汤莉近日提供给《证券日报》(保险版官方微博:证券日报微保险)记者的数据显示,其公司今年上半年已经结算的高端医疗保险的代理保费达到630万元,这一规模几乎相当于去年全年的保费总量,且该公司近年代理的高端医疗保险的保费每年的增速都超过100%,今年每个月实现的代理保费维持在百万元量级。“今年全年的保费很可能达到1500万元。”汤莉预计。
记者还从招商信诺了解到,截至目前,其高端医疗险客户数量约为20000人,而9个月前,这一客户群体数量仅为9000人。今年前5个月,该公司高端医疗保险保费收入为1.5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0%;去年全年其高端医疗保险保费收入接近3亿元。
今年上半年,寿险业务中的健康险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这在保险业发展程度较高的一线城市尤其明显。以北京为例。2014年上半年,北京人身险业务累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540.3亿元,同比增长37.2%,其中,健康险业务同比增长44.1%。
除了个人业务外,团体业务也成为高端医疗保险的重要市场。“有些为自己员工集体购买高端医疗保险的公司,他们可选择的产品范围更广。”招商信诺对本报称,其团险业务和个险业务均可通过专业经纪代理机构销售。
高端医疗险的“魅力”除了能从保险代理保费数据直观感受到外,从争相进入这一领域的保险公司身上也能体现出来。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推出高端医疗保险产品的保险公司包括了平安健康险、招商信诺、中英人寿、中美联泰大都会人寿、太平人寿、工银安盛人寿、永安保险、民安保险、美亚保险等十余家中外资寿险及财险公司,进入市场的保险公司的队伍正逐渐壮大。
虽然一般而言高保障的健康险业务是保险公司的高价值业务,部分险企的高端医疗险的赔付率在80%左右,但并非所有险企的高端医疗险业务都为盈利。不过,基于对中国健康险市场未来发展的良好预期,进入这一领域的部分险企仍在坚守和不断创新,如平安健康险就针对国人推出了本土化的“健行天下”健康促进计划。
风声水起 问题渐显
高端医疗保险业务的市场潜力被越来越多的同业看到,在业务顺风顺水的时候,汤莉也面临着竞争,北京高端医疗保险市场已经出现多家保险中介机构的身影。随之,保险业既往呈现过的粗放发展的大干快上之风已经有侵入这个领域的迹象。
有部分中介机构急于将该产品的代理业务做大,业务人员向客户推介“更为划算”的高端医疗保险,致使保险公司这一业务面临的道德风险加大,相关保险公司被迫停售部分高亏损的高端医疗保险产品。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