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保险公司与医疗机构的深入合作,“保险+医院”的模式势必会触碰现行医疗体制中一些敏感问题和行业“潜规则”。
2月最后一天,
中国人寿官微发布消息称,中国人寿旗下国寿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医疗健康领域进行全面合作,协力探索“保险+医院”的创新合作模式,打通医疗服务、
医疗保险和健康管理,同时为医疗改革探索了新体制和新机制。
事实上,这并非“保险+医疗”合作模式首次提出。根据《国际金融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包括中国平安、中国人保、中国
太保、
泰康人寿、
新华人寿、
阳光保险、北大方正人寿等多家公司先后与多家医院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一些欧美发达国家,“保险+医院”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物。那么,保险公司为何对医院青睐有加?“保险+医院”的创新合作模式在中国大陆的发展又会有哪些障碍呢?
争取保单定价权
按照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院长王行环的说法,此次与中国人寿的合作将打造以武汉为中心,覆盖周边区域的多层次医疗服务机构网络,形成集团化医疗,最终实现分级诊疗,一般小病在县级医院解决,大病再到大医院就诊。
“医改仅靠行政命令是很难做到的,必须要资本参与。”王行环说。据悉,双方还准备在武汉光谷地区打造一所国际医院。
近年来,中国人寿提出“大资管、大健康、大养老”的发展战略,把健康医疗、
养老保险、政府购买服务作为重要的业务板块,结合健康医疗产业投资和养老养生社区服务,形成跨界的“大健康、大养老”完整产业链,推动保险主业发展,满足蓬勃兴起的多样化需求。
在大健康战略指引下,中国人寿已先后投资了一批医疗健康领域优质企业,包括于2015年1月投资香港康健国际医疗集团,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并推动康健医疗于2015年12月成功投资控股河南省三甲医院——南阳市南石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