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覆盖成北京社保关键词
点评人:孙彦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巡视员
刚刚过去的五年,可以说是北京社保制度建设发展最快、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五年。新的社保制度频出,老的社保体系整合,“全覆盖”成为这五年的关键词。
按照“保基本、全覆盖,先保险、再救助,逐步完善提高”的思路,创新社会保障制度,填补制度体系空白,实现了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制度全覆盖,社会保障制度从职工保障向全民保障、从城乡二元保障向城乡一体化保障、从单一层次保障向多层次保障发展。切实有效地保障和改善了民生,促进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到目前为止,本市已初步建成了以社会保障经办机构为中坚、社会保障事务所为骨干、以银行及各类定点服务机构为依托的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网络,325个街道(乡镇)建立了社会保障事务所,并逐步向社区(行政村)延伸,实现了为200万企业退休人员和社会保障对象提供就近、方便的社会化管理服务。
在基金监管使用方面,我们的管理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首次出台了增加居民收入、降低企业缴费费率、稳定和促进就业等一揽子政策措施,共涉及资金130亿元,为促进首都经济较快企稳回升、保障社会和谐安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建立了行政监督、内部监督、专门监督和社会监督“四位一体”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管体系,确保了基金安全。
在社保所,心情不再有点蒙
讲述人:姜延寿原北京丝绸厂退休老工人
今年80岁的姜延寿最近三年一下子“阔”起来了——每月的养老金激增1450元,达到了4618.16元的“历史新高”。“对,就是这么有零有整!”老爷子笑得合不拢嘴。
姜老爷子是原北京丝绸厂新中国成立前参加革命工作的老工人,退休时是七级工,“那时候实行‘八级工制度’,我这七级工在厂里就算最高的了,月工资是87块钱。”1980年退休后,老爷子按在职工资的80%拿退休金,是69.6元。
他记得,1983年前后涨过一次退休金,从不足70元涨到了85元;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又调整为按退休前在职工资的100%拿养老金,也就是87元。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