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什么来什么。2001年,北京丝绸厂正式宣告破产,退休职工的各项关系转到了街道。姜老爷子听说自己被“社会化管理”了,一时有点蒙,特意跑到街道社保所去打听什么叫“社会化”。“人家社保所的同志对我特热乎、特客气,给我仔细讲了政策。”姜老爷子回忆说,政策挺复杂,但他明白了一点,养老金有人发到存折里,自己也不会没人管。
如今,社会化管理的姜老爷子养老金年年涨。以前的记不清了,最近三年分别涨了460元、460元和530元。从刚退休的不足70元涨到目前的4618.16元,不仅如此,社保所的工作人员逢年过节还会登门拜访嘘寒问暖,这让老爷子非常知足。
晨报记者李木易/摄
在办公室,单据不再论斤称
讲述人:侯雨彤朝阳区人力社保局医保中心工作人员
34岁的侯雨彤是朝阳区人力社保局医保中心的工作人员,负责医保报销的审核工作。在2009年社保卡实施之前,她和同事们每天都要手工审查成百上千张报销单据,那时候参保者上交的医疗费用收据上只有各个药品、诊疗项目的明细,并不显示哪一项该报销多少,全靠审核人员一一查验计算。
“阑尾炎手术123元,肌肉注射0.5元,输液2元……”常见的诊疗项目和药品报销额度侯雨彤早已烂熟于心,“即使如此也要对照数据库。一笔报销可能就是参保者的下一笔救命钱,是人家的切身利益,丝毫马虎不得。”除此之外,还要再录入电脑,查验是否达到起付线,有没有超过封顶线等等。
那时候最让人头疼的是年底时加班都审核不完的单据,办公室里堆满了一人多高的单据箱,几乎要把工作人员埋在其中。每箱二三十斤的单据,经常可见到用针线缝得厚厚一沓,被戏称为“汉堡包”,侯雨彤见过的最厚一摞单据达20厘米!这还仅仅是一个人的。可想而知医保单据报销的工作量有多大。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