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为什么喜欢去香港买保险?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越来越多的内地居民涌向香港买保险。人民币持续贬值的预期,是最初促使他们走出去的原因。
苏孟算是赶在香港保险业务大爆发之前入场,他们的运作模式是:与香港的保险经纪公司合作,推介内地客户赴港投保,联合提供全程接送服务、预备餐饮、预约VIP包间签单,如果时间允许,甚至还组织客户在维多利亚港、星光大道一带游玩、购物。
他的客户来自全国各地,多的时候一天有来自四个地方的客户同时抵达,客户职业、年龄也是五花八门,有的一家三代从爷爷到孙子都来投保,甚至还有客户签单之后希望能加盟成立分公司,开拓业务。
在香港,保险销售主要集中在三个渠道:保险公司内部的代理人、第三方经纪公司,以及银行。苏孟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收购或成立一家香港经纪公司,并不难,香港也有现成的壳公司,考虑到政策风险,他至今没有跨出这一步。
启动香港保险业务之初,苏孟掂量过这事的风险,他守住“只做内地的营销推广服务”这条线,所有签约活动都由香港的经纪合作方在香港完成,他觉得这应该不算违法,顶多是在中间地带打了个政策擦边球。
在苏孟开拓香港保险业务之前,香港保险代理人来内地展业已经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前面提到李峰购买的香港保险,代理人就是他的大学同学。除了既有的熟人关系,香港保险代理人也利用网络开始了更多推广活动。几乎在中文网络上每一处关于香港保险的论坛、讨论中,都有香港保险代理人的发言,他们主动留下自己的微信、QQ、电话等联系方式,以接洽对香港保险感兴趣的客户,最终在香港完成签约投保。
香港作为金融自由港,聚集了全世界最好的保险公司,在苏孟看来,监管部门默认香港保险代理进来揽客,试图让民间力量来推动保险业竞争。只是,没想到2015年下半年开始,赴港买保险的势头来得太猛。
一出就是大单
与内地游客保费一起增长的,是在内地的香港保险从业者,除了来自香港的保险代理人、苏孟这样的第三方投资管理公司,证券公司、银行也开始介入,通过内部推单形式向优质客户资源推荐香港保险,这些保单开始有了新花样,引起监管层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