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政府解放思想的结果,是政企双方合力解决看病贵难题的可行路径。”武建平称,通过发挥商保机构在精算、网点、信息系统、账户管理、费用给付、组织效率等方面的优势,有效放大了基本医疗的保障效用,减轻政府增设人力及机构的压力,降低大病保险的运行成本,优化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
不仅如此,大病补充保险对职工保障程度的大幅度提升,带动了太原市大多数职工及其用人单位积极参保,有效扩大了医保覆盖面:承保单位由2003年的1018个扩大到2012年8000多个,承保人数由11.5万人增加至近100万人,大病补充保险保费由690万元增长到上亿元。
三次提高封顶线:
“动态调整”先行探路
金姓患者,太原市电机五金厂一位57岁的退休女职工,又一名慢性肾病患者,连续15年接受肾透析治疗。从太原市医保中心个人结算信息调出的参保职工费用清单中,记者看到了这样一串数字:
2004年,医疗总费用47517.33元,个人付费12473元,综合报销比例73.7%;
2006年,医疗总费用55783.53元,个人付费10649元,综合报销比例达80.9%;
2009年,医疗总费用85580.62元,个人付费14527元,综合报销比例达83%;
2012年,医疗总费用92610.99元,个人付费13105元,综合报销比例达85.8%。
不难看出,自2003年参加职工大病补充保险之后,该患者的报销比例逐年提升,从2004年的73.7%提高到2012年的85.8%,个人付费逐年减少,显著降低了个人的医疗负担。
原来,随着太原市城镇职工医保覆盖面的扩大,10年来职工参保人数连年递增,基本医保统筹基金的缴费规模随着工资水平上涨、参保人数增加而逐年增长。与此同时,医疗新技术广泛使用,参保职工的医疗消费能力持续提升,一并带来了医疗费用的持续上涨,基本医保“封顶线”有待提升。
2009年,太原市城镇职工基本医保“封顶线”从原先的2.4万元调整至3.5万元,2010年再度上调至5万元,2011年进一步上调至8万元至今,保障程度稳步提升。
“正是在基金出现结余、医疗费用持续上涨的背景下,有必要通过动态调整的机制提高参保职工的保障水平。”欧阳湘晋对记者称。
恰恰因为如此,参保职工大病补充保险的起付线也一并水涨船高,即从2.4万元一路上调至8万元。在合作双方看来,这有效缓解了大病补充保险统筹基金的运行压力,对“商保承办人”可谓利好。原来,随着医保覆盖面扩大和医疗费用、药品价格在一段时期内高达两位数的增长,采用定额缴费办法的大病补充保险在2005年面临着较大压力。2006年,政企双方就调整缴费专门召开了听证会。
“当时,我们几个参加听证会的职工代表都认为大病补充保险非常必要,同意提高缴费,并希望进一步提高保障程度。”作为当年参加听证会的一员,徐俊平如是告诉记者。
由此,大病补充保险缴费标准由60元/人提高至96元/人。2009年,中国人寿上调大病补充保险“封顶线”:从2003年的10万元上调至16.5万元,医保待遇最高合计20万元;2010年再度上调至18万元,合计23万元;2011年进一步上调至32万元,合计40万元至今,进一步提高参保职工的保障水平。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