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1 强化核保内控
通常而言,保险公司在承保前都会与投保客户讲应遵循诚信原则,一旦不如实告知、带病投保,在出险后将遭拒赔,并在投保单上对客户的健康状况进行书面调查,然而这往往无法实质性地把控承保风险。对于填写为“健康”、“无病史”或保险金额不超30万元的投保人多免体检。这就给恶意带病投保留下了可乘之机。有评论人则认为,投保人不诚信应该谴责,而保险公司有权利采取措施进行核查对其拒保,主动权完全在自己手中。
“投保人可能说假话,但保险公司应该在核保上想办法堵住这样的漏洞。”首都经贸大学保险系教授庹国柱认为,保险法给予保险公司两年争辩的权利,在承保后仍应该不断对投保客户的过往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然而,现实中,很少有保险公司在核保通过后,再次大范围地对投保客户进行调查。网友Angela-T则认为,“作为风险管控专家,忽视承保过程,具有不可推脱的责任”。
据了解,目前有保险公司会对投保客户资料的真实性进行定期抽查,但考虑到工作量和成本因素,这种抽查发挥的作用微不足道。有业内人士在微博中也表示,保险公司自己没有很好地内控导致骗保行为,无法得到法律保护。保险公司加强签单前的核保显得异常重要,体检将成为堵住风险漏洞的有效手段。
承保前是否应该给客户做一次体检?对此,认为“应该”与“不应该”的网民占比持平。对于“体检”一说,保险公司显得很无奈,认为如果所有的客户都进行体检这将是一项庞大的工程,而且这样会明显加大公司的经营成本。“保险费率设定时并没有包括所有人员都体检的费用,如果都体检,最终保费必然提高。”一位保险精算师如是解释,如果为了堵截少部分不诚信客户骗保的漏洞,最终损害的将是绝大多数客户的利益。更有保险公司人士坦言,人人都体检并不现实,因为客户大多都比较忙,一旦要求体检很可能签单就泡汤了。不过,多数网友相信,未来投保肯定会越来越严格,否则类似案例中的纠纷会越来越多。
思考2 完善法律环境
此前,保险法规定对于投保人不如实告知或者因过失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险费率的,保险公司有权解除保险合同。而这却往往为保险公司宽松承保、严格理赔提供依据,有时损害了不知情或过失未告知投保客户的利益,引发很多理赔纠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