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很多关于银行存款变理财保险的投诉和报道,颇觉不宁。什么样的交易才是好交易?什么样的保险产品才是好产品?消费者买的时候稀里糊涂,买完后一琢磨觉得亏了,这个交易就不叫双赢,这个客户也无法持续维护,倒恰恰成了恶评口碑的一个源头。
这里边涉及到一个保险产品的导向的问题。保险的卖点如果就是收益高、理财效果好,那就真是走入误区了,正应了那句调侃,不想当裁缝的木匠不是一个好厨子。
保险最为独特和核心的价值在于损失保障,在于汇集大量同质风险,使个别人风险发生时能够获得高额的补偿,是为“雪中送炭”,是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是为“大数法则”。从消费者的角度看,保险最具特色和无可替代的功能就在于这种保障功能。
随着市场的发展,在提供保障的同时给客户一些理财服务,使得客户的保费能够额外获得一些增值和分红,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保障和理财之间有一个基础和附属、主与从的关系。颠倒了这个关系,就可能走上歧途。
当然这里边也有一个客户心理的问题,以前是客户总是不自觉地用保险和存款进行对比,保险公司还需要不停地解释:“我们这是保险,有保障功能,跟存款不一样。”现在是反了过来,保险公司不停地迎合客户:“我们这款产品理财功能很强,比银行存款值多了。”况味复杂啊!举两个例子。
案例一:2012年,某寿险公司推出一款产品,银行专卖。保险期间是五年,保费如果是10万元,在五年内死亡,可获得保险金11.02万元,如果五年后安然无恙,获得保险金11.02万元。另外每年有分红,分红比例不确定。
这个产品是有保障功能的,最强的时候就是刚买了就死亡,大概赔偿与保费的比例就是110%,换句话说,客户得到的保障最多就是相当于保费10%的保障,这种保障实在是太微弱了,可以说对客户没有任何价值可言。市面上类似的产品很多,保障微弱,如同暗夜里飘渺的歌声,若有还无。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