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保险再次遭遇加息,CPI又创出三年新高,面对通胀高企、市场低迷的现状,长期热销的分红、万能等投资理财型险种近来因为收益平平遭到质疑“回归保障”之声再度响起。
对此,有关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回归保障”不仅是针对消费者提出的概念,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回归保障”意味着诚信经营,同时要加强对消费者的引导。
投资型保险:通胀之下难显亮点
上周央行启动年内第三次加息,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此前的3.25%调整为3.50%,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达到5.5%。与此同时,统计局于近日公布数据显示,6月份居民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上升6.4%,涨幅创三年新高,分析人士认为,下半年绝大部分时间里,通胀率都将保持高位运行。
对比之下,一些投资型保险产品的表现可谓“节节败退”。根据华宝证券统计,6月份投连险的平均收益为1.30%,虽然与此前两个月的负值相比有所好转,但投资收益依然难言乐观。为应对通胀,自今年3月份开始,多家保险公司纷纷上调冰封已久的万能险结算利率;但自5月以来,大部分万能险利率维持了稳健作风,目前已公布的6月份结算利率大多保持在4%上下,仍明显低于5年期银行存款利率。据了解,目前大部分分红险收益率也PK不过五年期定存。
在此大环境下,投资理财、保值增值的目的在保险产品上似乎难以得到良好实现。不过,理财专家认为“保障性”才是保险产品的基本特征,投资保值等业务是寿险的延伸业务,在高利率的大环境下,购买保险更应回归其保障本质。
“对消费者来讲,保障不是储蓄,不是投资,而应该是保障”。友邦中国CEO蔡强认为,回归保障,才是保险之本,只有回归保障,保险产品才能发挥出它真正的、本质上的强大功能,才算是一个好的产品结构。”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