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通过公式可以看出,基础养老金部分的发放基数是个人工资与社会平均工资的平均值,且以社会平均工资的300%为个人工资上限。这就意味着,工作期间收入越高的人,未来所能获得的养老替代率越低。
我们也可以看一下,假定都是25岁开始工作并缴纳社会养老保险,60岁退休,不同月收入水平的北京城镇职工社会养老金替代率(不考虑通胀等情况模拟演算)。
通过这个表格,很容易看出养老金替代率的几个规律:随着收入提升,社保养老金替代率大幅下降;当在职收入水平高于三倍社会平均工资时,下降幅度更为巨大;几乎全部在职职工,其退休后养老金都很难达到退休前的收入水平,生活品质均会有不同幅度的下降。
以上就是我国社会养老保险保障的现状。可以看出,这样的养老保障水平,对于维持参保人退休前的生活水准,难度是比较大的。我国对于社会养老保险的定位本身就是“低标准、广覆盖”,鉴于我国养老现状的压力,虽然政府部门不断加强社会保障建设,但是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对于高收入人群产生严重的替代率不足的现状短时间内还无法改变。
3、谁来解决养老问题?
我们退休后养老生活需要的资金数量与工作时并不一致,主要是资金用途发生了变化——日常的交通、交际、应酬开支将有一定的降低,所以养老金替代率不一定要到100%才能满足养老需求;但是退休后休闲旅游、享受生活的时间却更多了,而这也是需要一定资金支持的。辛苦打拼几十年,谁愿意在退休后能够甘心放弃这些享受的机会?而养老金有多少,才能满足我们的养老资金需求,保证我们的养老生活品质呢?
根据国际经验,养老金替代率保持在70%-80%之间的时候,退休后的生活品质才不会有明显的下降。我们也参考了经济发达社会的养老保障运作模式——每个人的养老保障并非单纯的依赖社会保障,而是由三部分构成,一是社会基本养老保险,这部分比例大约占养老金总数的30%。二是企业为员工准备养老的企业年金,比例也是30%左右。三是个人为养老准备的资金,主要是商业保险,这部分比例大约占养老金总数的40%。
目前,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险仅仅能做到低标准、广覆盖,那么对于社会精英、中产阶级,如何保证生活品质不降低呢?
针对退休计划,除去社会保险,我们百姓能做的也不过几点:①储蓄:最稳定,但随着通货膨胀的发生,我们存在银行的钱随时面临贬值的风险;②房产:涨跌具有一定风险,变现较难,并且土地70年产权等因素也导致在我国“以房养老”还有一段距离;③养儿防老:随着4-2-1家庭结构成位主流,养儿防老带给下一代的压力太大,是最不稳定且最容易形成家庭问题的,生命的尊严可能得不到保障;④企业年金:是企业提供给员工的长期福利,可以分享企业成长带来的收益。但企业年金相对不够稳定,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员工服务企业的年限和企业的经营情况,是养老的有益补充,但难以作为切实的倚靠;⑤商业保险:收益稳健,给付确定。尤其对于收入水平较高的人群,可以在年轻时投入较多资金购买年金给付额高的养老保险,从而有效解决养老经济问题。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商业养老保险是对社会保险的一项重要补充,可以作为人们养老规划的有效手段。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