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保知识手册 | 分红险 | 万能险 | 投资连结险 | 理财百科 | 产品 | 案例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理财险频道 > 分红险 > 正文
战略转型:华泰之“型”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华泰希望通过打造客户和渠道资源共享的市场拓展平台,形成个人业务跨业务条线的综合开拓能力。为同一客户提供产、寿、投全方位的金融保险产品和服务,由此提升华泰保险集团的综合服务能力,华泰保险,公司如何新发展?

  为此,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与本刊联合推出“保险业转型思考”系列报道。以保险业未来发展方向,以机构战略转型、产品创新、渠道创新、业务模式创新为主线,通过业内有代表性的机构及领军人的报道和访谈,在为读者呈现一系列保险机构及人物的思想盛宴的同时,达到树立行业典范、洞察行业转型方向、引领保险业转型健康发展之目的。

  在财险行业中,华泰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泰”)率先实现两个不平凡的转变:从简单的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从过度依赖投资收益向实现承保利润转变。依靠内生式的资本积累,在既不增资又未发债的情况下,华泰由一家单一的财产保险公司发展成为集产险、寿险、资产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性保险集团。

  这就是从“另类到主流”的“华泰模式”。8月29日是华泰成立16周年纪念日,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董事长王梓木。他从战略转型、公司治理、服务客户等方面为记者解析了华泰的成长之道和成功之路。

  战略转型:华泰之“型”

  转型:从“香山会议”说起……

  16年前,为了探索与实践现代企业制度,心怀创业理想的王梓木辞去国家经贸委副司长的职位,创办了当时中国第一家全国性股份制财产保险公司——华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这种“弃官从商”的做法,在当时曾让很多人不解并为之叹服。

  1996年到1999年,华泰迅速成长,保费收入上升为全国保险市场第四名。在一路高歌猛进的大好形式下,王梓木却经常因为一些快速扩张所带来的问题而陷入深思——这种“高投入、高成本、高消耗、低效率”的粗放式发展模式,这种过分注重保费规模、盲目追求规模速度的发展究竟会给华泰带来什么?

  为了更深入地分析公司的经营情况,华泰特聘请了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按照国际会计准则对华泰的财务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大出意料。按照当时国内通行的1/12计提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的会计准则,华泰是盈利的;但是按照国际1/365的标准,1996年至2000年,华泰三年亏损了近4个亿。

  这个结果,让华泰管理层,尤其是王梓木本人大吃一惊,在保费收入大幅上扬的同时,亏损却如此严重。王梓木在经过一番费解与深思后,痛定思痛,在行业内最早提出了“转型”二字,他决定摒弃粗放发展、产品结构单一、营销体制陈旧的发展模式,将华泰转变到质量效益型发展的道路上来。

  2000年1月20日,在外界看来华泰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王梓木召集华泰中层以上干部在香山开会,研讨公司的发展方针和战略问题,这就是在华泰史上的里程碑──“香山会议”。在规模和效益的权衡面前,王梓木不顾部分人员的反对,大胆地提出了“不以保费论英雄,而以质量效益比高低”的公司转型战略。这不仅在华泰,就是在当时的保险业都是惊人之语。因为当时保险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就是保费收入,就连保监会给各公司的排名都是以保费收入为依据的。

  在其他保险公司争相上规模的主流背景下,华泰的这种思路真是“另类”,但王梓木坚持认为:“谁不想做大做强,但在没有能力的情况下盲目上规模,就意味着做亏。华泰的目标是做好做久,只有在‘好’的基础上才可以加快发展速度。华泰的发展观是努力实现有效益的、管理和服务不断升级、业务结构不断优化、创新比重不断加大的增长。这样才是科学发展。10年来,华泰的保险业务与市场同步,市场环境好的时候,华泰的发展高于市场3乣5个百分点,反之亦然。

  打造“华泰现象”,画就完美曲线

  “香山会议”之后,华泰开始了3年的调查和战略转型,逐步走向了“集约化管理、专业化经营、质量效益型发展”的道路,至今未变。王梓木说:“效益是企业的生命线和社会责任。中国保险业发展很快,但盈利状况良好的企业不多。企业不盈利,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不配做一个合格的企业公民。如今,质量效益型的发展不仅是华泰的经营方针,而且成为企业的文化。”

  为此,华泰紧紧抓住影响公司发展全局的主要问题,把握有利时机,积极主动地加速自身转型。主要是实现两个转变:一是从简单的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二是从过度依赖投资收益向实现承保利润转变。同时华泰在转型中注重稳健经营和创新发展。稳健经营体现在财务稳健、保险业务稳健以及投资管理业务稳健等方面。在创新方面,王梓木告诉记者:“我们重点抓两个着力点:一是前瞻性,要对未来的政策走向和自身发展进行更多的前瞻性思考和深层次梳理,为公司在新的市场规则和市场环境中争得先机;二是差异化,面对中国保险业的巨大市场和众多领先者,我们绝不盲从,通过大力推动创新来打造自身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提升公司的核心价值。”

  正是在这种思路的指导下,华泰一路坚定地走来,发展特色逐渐凸显,公司不断成熟,得到了监管部门和行业的认可,其发展成果和经验被业内誉为“华泰现象”。国家“十一五”期间,华泰财险的保费规模下降至市场十几位,保费收入的总规模仅占行业(财险业)同期的1%。但是,华泰财险累计实现净利润31.8亿元,占同期财险行业净利润总额的31%。对此,王梓木谦虚地说:“不能说华泰保险做得特别好,而是因为有一些公司做得不理想,使得行业利润总水平降低。”

分享到: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