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保知识手册 | 分红险 | 万能险 | 投资连结险 | 理财百科 | 产品 | 案例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理财险频道 > 分红险 > 正文
战略转型:华泰之“型”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华泰希望通过打造客户和渠道资源共享的市场拓展平台,形成个人业务跨业务条线的综合开拓能力。为同一客户提供产、寿、投全方位的金融保险产品和服务,由此提升华泰保险集团的综合服务能力,华泰保险,公司如何新发展?
  2008年,华泰财险在由金融时报社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共同举办,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推举专家评选的“2008中国最佳金融机构排行榜”中,被评为3家“年度最佳中资财产保险公司”中的第一名,获得第二名和第三名的分别是太平洋(5.65,-0.15,-2.59%)财险和平安财险;在2009年、2010年亚洲保险业综合竞争力排名中,因稳定性、赔款准备金充足率等各项指标表现出色,华泰财险连续两年被评为亚洲非寿险公司第六名、中国非寿险公司第四名,排名仅次于“老三家”。

  经过长期的努力,2011年9月,华泰保险集团正式挂牌并投入运营,标志着华泰从一家单一的财险公司发展成为集财险、寿险、资产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性保险集团。2011年,集团合并报表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达80.94亿元,在弥补了寿险正常亏损的情况下,集团实现净利润2.89亿元。王梓木说:“我们靠内生式的资本经营,在既不增资又不发债的情况下,建立了华泰人寿和华泰资产管理公司,由一家单一的财产险公司发展成为财、寿、投为一体的集团,这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那么,我们靠什么拿资本金呢,靠的就是财险公司分红后的利润积累。”

  这些年,华泰实现了持续、稳定和健康的发展,没有大起大落,打造了一条很美的、平稳的增长曲线。同时,净资产翻了近4倍。华泰是唯一一家自成立以来连续盈利并分红的保险公司。

  事实证明,王梓木主导的华泰保险,当年的“另类”,如今已成为行业转型大趋势下的“主流”,成为行业转型当之无愧的典型。

  一个赚了钱的教训

  谈到公司稳健经营,王梓木印象较深的是一个赚了钱的教训。他说:“2004年,我们买‘04国债’时利用杠杆的方法‘搏’了一把,赚了一大笔。当时媒体报道认为华泰的‘04国债’创造了奇迹。但是,当我们在总结‘十一五’经验、制订‘十二五’规划时,深刻反思,感到当时做的‘04国债业务’虽然赚了钱,但对我们来说,与其说是个经验,不如说是个教训。因为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必须遵循审慎的原则,利用杠杆放开一搏,赌输了怎么办?把华泰所有的资本金一旦都赔光了,怎么向股东交代,我们没有权利做这种冒险的决策。这件事告诉我们,不仅要遵循保险资金运用的规则,还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之后,华泰在这方面再没有丝毫的大意。

  一般说来,在市场经济相对成熟的国家,当资本市场走势曲线上扬的时,保险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收益率曲线通常低于资本市场收益率曲线;而当资本市场下滑的时候,保险公司的收益率曲线则高于资本市场的下滑曲线,中国则出现了反向运行。而华泰的投资恰恰遵循了成熟市场的收益率曲线,王梓木认为:“这是一种好现象,是华泰走向成熟的表现,这一结果符合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性质和特点。”

  华泰资产管理公司以产品创新、受托服务、年金管理和项目投资等手段不断开拓市场,成为保险业发展最为迅速、市场化程度最高的专业资产管理机构。截至目前,华泰受托管理资产规模已超过一千亿元,其中受托第三方资金规模占比达到3/4。

  公司治理:华泰之“理”

  很多类型的公司治理都会遇到自身躲避不开的“天花板”,而华泰作为中国最早成立的全国性股份制保险公司,通过不断规范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既保持了必要的制约,又实现了管理的高效,赢得了股东的一致认同。

  国有民营,股权分散并且均衡的治理架构

  当然,华泰的公司治理结构也有先天优势。创立之初,王梓木就秉承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采取了股权相对分散和均衡的方式,没有形成一股独大的局面,从根本上避免了个别大股东操纵公司的可能。当时,华泰有60多位股东,大部分都是国企,其中又以央企为主。为此,华泰被定位为“国有民营”,这让业界感觉颇有一些新鲜味道。

  多年来,华泰充分发挥股东大会权力机构的作用和董事会的决策职能,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和独立董事不断健全。华泰坚持诚实守信、规范管理,保证信息的公开、透明、诚信,在股东与公司之间建立起一种高度信赖与支持的关系。

  在王梓木看来,公司治理结构关系公司的长远战略和长治久安,决定一个公司究竟能够“走多远”;公司文化是公司的DNA,体现公司的执行力、创造力,决定公司能够“长多大”。他还认为,中国保险企业虽然都称“股份有限公司”,但存在不同的治理关系,利弊各异。国有保险公司的治理在顶层设计上受政治影响较大,因人而异,新人新政,公司发展战略难于长久坚持;中外合资保险企业虽可取长补短,但在公司治理上(各占50%股份)相互掣肘,难于信任,效率低下;民营控股保险企业效率较高,但缺少制约,机会主义严重,经营大起大落,领导者一旦错误决策,就会导致公司失败。以上三种公司治理都存在着缺陷或者遭遇“天花板”。标准股份(3.84,-0.14,-3.52%)制企业股权相对分散并均衡,容易形成较为完善的公司治理,管理者靠绩效而不是靠关系取胜,有利于实施公司的长远战略和实现长治久安。在历史的长河中,公司的竞争将归结于公司治理和公司文化的竞争。

  “在股权相对分散和均衡的情况下,这么多的股东,诉求不尽相同。在没有大股东支撑的情况下,你做得好谁也不会把你赶走,做得不好谁也不会把你留下,股东不是用手投票,就是用脚投票。华泰之所以坚持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与公司治理有着密切关系。这个就是制度优势。”王梓木如此表示。

  与ACE合作:引水入渠,合作共赢

  为了配合公司转型和引进国外先进的公司治理与管理经验,王梓木决定借助外力——引进外资。2002年5月,华泰与国际著名保险集团——美国ACE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协议,ACE入股华泰20%的股份,这在当时的财险业尚属首例。ACE并没有在华泰的最高管理层派驻人员,只是按照合作协议要求,以董事和顾问的身份进入华泰,这是王梓木“引战”的成功。他告诉记者:“ACE刚入股时,共派驻了10多名顾问,覆盖战略策划、承保、理赔、精算、信息技术、财务、稽核、人力资源和新产品开发等多个方面。但是,随着华泰各方面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ACE逐渐撤出了在财务、人力资源、信息技术、内审等共同资源部门的顾问,如今只保留了战略和业务领域的顾问,这不仅表明华泰已经逐步消化吸收了国外的先进技术与经验,也体现了双方的合作与信任加深。”

  与一些“同床异梦”的中外合资公司不同,华泰与ACE的合作取得成功,ACE集团不仅为华泰带来了先进的经营理念、承保技术和全球性的业务网络支持,而且进一步优化了华泰的股权结构,完善了公司治理,这是王梓木看重的。2003年,华泰首次实现承保盈利,开始完成财险公司的第二个转变,即从过度依赖投资收益到实现承保利润的转变。

  王梓木认为,合作的成功得益于双方高度一致的经营理念,也得益于独特的合作模式,其中,最根本的经验和体会就是:“真诚、吸取、包容、共赢”,由此建立战略互信。他深有感触地说:“这些说起来容易,真正做到并不容易。真诚的前提是平等与尊重,在此基础上,我们发挥本土化的优势,外资提供先进的经验和技术等;吸取是指真正的吸取,而不是‘叶公好龙’式的吸取;而由于文化的不同,中外合作肯定会有摩擦,这就需要包容,正视分歧,相互尊重,加强沟通,寻求解决方案。经过十年磨合,信任度不断提高,最后实现共赢。”

  到今天,华泰财险的市场份额几乎相当于所有外资财险的市场份额的总和,而ACE享有着华泰财险高收益的20%。有一位老股东深有感触地说:“华泰的公司治理是我见到的最好的公司治理,现在我对华泰更放心,也更有信心了。”

  服务创新:华泰之“路”

  王梓木说:“华泰保险集团要求华泰财险、华泰人寿、华泰资产管理以及华泰销售公司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协同业务模式,提高综合竞争力。”在服务客户方面,华泰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分享到: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