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保知识手册 | 分红险 | 万能险 | 投资连结险 | 理财百科 | 产品 | 案例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理财险频道 > 深度评论 > 正文
高端医疗保险 如何针对高端人士?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我国高端医疗保险市场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这主要是源于被保险人、保险公司、各类医疗机构、第三方医疗服务机构等多方主体的合力推动。但是,高端医疗保险的产品设计方法和业务模式的选择是保险公司面临的至关重要的问题。

  多方合力推动高端医疗保险市场发展

  我国高端医疗保险市场开始引人关注,源于被保险人、保险公司、各类医疗机构、第三方医疗服务机构等多方主体的合力推动。

  首先,消费者的现实需求是第一推动力。

  伴随国家对外政策的不断拓宽,国内第一批高端医疗消费群体,主要是各类在华工作的外籍员工及其家属,由于医疗保障体系、水平以及医疗机构服务内容、环境等的现实差距,这一人群本能地选择高端医疗,并逐步由“原籍国购买、国内落地服务”转变为“国内购买、全球范围落地服务”。在这一过程中,也促使一批最初服务于这一群体的第三方医疗服务机构的发展、壮大,诸如MSH等。

  其后,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包括一批企业高管、私营企业主、演艺明星、精英人士在内的高收入群体规模不断扩大。由于工作强度大、时间紧张,其对自身健康状况和医疗保障需求很高,加之对传统公立医院就医面临的“挂号难、等待长、环境杂”等问题难以容忍,因此,他们更倾向于到环境良好的外资、私立或特需医疗服务机构就诊。

  这些消费者对于保险保障的需求更趋理性,能认识到保险与一般投资、理财的区别,在当下“看病难、看病贵”的大环境下,他们对每年只需付出2万乣3万多元即可获得约定范围内的高额保障比较容易接受。

  其次,传统医疗保险的高额赔付是保险公司推动高端医疗的重要因素。

  传统医疗险多以门、急诊及住院费用的补偿为主,由于国家医疗保障制度和体系的特性,保险公司更多定位于“事后理赔”,绝少真正做到“事中管控、事前干预”,加之医疗费用的刚性增长特性以及道德风险、被保险人逆选择等,使得保险公司倾向于逃离低端医疗保险的“红海”,选择相对道德风险低、保费充足率高的高端医疗“蓝海”。

  再次,各类医疗机构的积极介入是高端医疗发展的后台基础。

  以上海为例,根据该市卫生局局长徐建光的“保守估计”,上海高端医疗服务的市场容量在106亿元以上,并且每年都在快速增长。面对如此诱人的“蛋糕”,特别是在上海逐步将自身定位为“亚洲一流医疗中心城市”后,截至2008年,上海全市已有和睦家、广慈医院、华顺医院等19家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从事高端医疗服务,业务总收入近20亿元,而初具规模的公立医院特需服务,其业务总收入也近20亿元。甚至是上海仁爱医院、上海道培医院等民营医疗机构也在逐步提供国际医疗保险结算,包括成为特定外籍人士的定点服务医院,增设国际门诊等,均将目光锁定高端医疗服务,探寻其间的市场机遇。

  医疗机构的积极介入客观上助推了整个高端医疗市场的发育和健全,特别是为国内高端医疗服务网络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可行性。

  最后,各类第三方医疗服务机构为高端医疗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可能。

  区别于中低端医疗险,高端医疗保险往往对全球范围内医疗网络的建立、医疗费用的后台结算、医疗案例的审核及管理、多语种热服务、24小时全球紧急救援等有较高要求,这对并不熟悉高端医疗特性及海外保险市场的保险公司来讲,具有相当的难度,特别是“高保额、高保费”同样面临着“高风险、高赔付”,即使有来自再保险公司的风险分散,保险公司同样较为谨慎。

  事实上,国内第一批第三方医疗服务机构(ThirdPartyAdministrator,TPA)正是伴随着为早期来华工作的外籍人员及其家属提供海外高端医疗的落地服务而诞生、发展、壮大,并逐步在上海、北京、广州等中心城市建立了最早的医疗服务网络。可以说,国内高端医疗险市场的发展某种程度上正是依靠了这类第三方医疗服务机构。

分享到: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