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在不明就里的情况下,签下了投资型保险,还以为是高额利息储蓄;买了保险,退保却折损一半的本金……作为投保者,我们除了希望保险行业更加自律和诚信外,也应擦亮眼睛,明明白白购买保险,维护自己的权益不受侵害。
今年3·15的主题为”消费与责任”。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更是保险行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华商报“财富周刊”将联合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及相关从业企业站在行业的高度、保险人的角度、消费者的立场,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问题1
中老年人警惕被误导购买投资型保险
案例:
保险买了三年后,才发现不适合自己
李小姐的父母都已经接近60岁,均为普通市民,本来挣钱存银行生利息,从不曾想过要买保险。但一家大型保险公司的保险业务员推销万能险,说是比银行利息高,每年存5000连续5年(一共交25000元),第六年开始每年拿2000元一直到终身。这个业务员对具体风险一概不提。其父母亲买了两份,连续交了3年,直到最近才发现这个保险并不适合他们。
案例:
我的15万元怎么没了?
张先生60岁,去年8月带着15万养老金到银行准备存入三年定期。当时该银行的大堂经理接待了他,甚是热情地按着计算器告诉他,15万元定期三年可获利息3.19万元,同时还可以送一份人寿保险给他。因为是在银行存款办事,他也就没有丝毫顾虑。
但到今年二月份,张先生查看自己的存款,发现没有那15万元,一问才知道,钱已全部转入保险公司。回到家再细看合同,这是一份完完全全的万能保险合同,时间也不是所说的三年定期,而是一份五年的保单。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