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于去年年底在港交所和上交所分别挂牌上市的新华保险,由于股市不给力,在合计融资133亿元后,偿付能力充足率仅仅迈过150%的红线。
为了进一步提升公司的偿付充足率,上市后仅一个半月,新华保险就抛出了150亿元的巨额融资计划,其中包括100亿元次级定期债务和50亿元的混合资本债(混合资本债相对于次级债而言,期限更长,且其清偿顺序列于次级债之后,在发行人偿付能力充足率低于一定水平或无力支付清偿顺序在该债券之前的债务时,还可延期支付利息或本金)。
而根据中国太保(601601,股吧)2011年的年报,截至2011年底,中国太保的偿付能力充足率颇佳,集团和太保寿险、太保产险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284%、187%、233%。不过,充足的偿付能力充足率是建立在2011年10月份发行了80亿元10年期次级债的基础之上的。
其实除了这几家上市保险公司对资本金望眼欲穿,非上市保险公司对资金的需求同样迫切,如生命人寿在过去一年中数次增加注册资本。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年底以来,已有超过10家保险公司向保监会申请增资,增资总额约为170亿元。“资金饥渴症”已经成为保险公司普遍面临的问题。
今年2月,全球四大会计所之一的德勤发布的一份报告更为直观地表现了整个保险行业对资金的饥渴程度:2011年共有13家险企获批发行次级债,总量达577.5亿元;另有超过30家保险公司通过增资形式完成股权融资,总规模超过1000亿元。2011年险企融资水平远超2010年全年557.2亿元的规模。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将保险公司当下对资金的迫切需求称之为“成长中的烦恼”。他对法治周末记者分析,保险业融资需求不断攀升的主要原因还在于保险业的快速增长以及股市的持续低迷。
多种融资渠道进入视野
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对法治周末记者介绍说,保险公司补充资本金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股东注资;另外一种便是资本市场这一外资融资通道。
“对于刚成立的规模较小的保险公司而言,由于业务规模不大,对资本金的消耗也较小,即使需要补充资本金,通过股东注资就可以实现;而对于像中国平安、中国人寿等大型保险公司而言,一旦出现对资本金的需求,一般都是数百亿元,作为公司股东未必有那么强的资金实力,这时就需要借助资本市场,通过公开上市、发行次级债务来融资了。”王国军说。
在股市持续低迷的背景下,为了使保险公司达到偿付能力充足率要求,法治周末记者了解到,2011年以来,保监会也在研究如何拓宽保险公司的融资渠道。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