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广东保监局的消息显示,全省部署了“以客户信息资料真实性管理为基础,以客户自主查询保单信息为关键,以开展客户回访测试为重点,以加强销售误导检查为保障”的销售误导综合治理方案;山东保监局通过统一标准对每个营销员的业务品质、诚信情况进行打分评级并对外公开,以市场力量淘汰业务品质低的营销员,倒逼保险公司更加关注营销员的品质管理,遏制销售误导的生存空间;青海保监局已将治理销售误导作为寿险全年整规工作的重中之重,细化工作任务,加强销售资格监管,要求投连险、万能险等新型产品销售人员必须通过专门的考试,取得相应的资格。
值得关注的是,江苏等地保监局在调研中发现,销售误导的受害人群多为老年客户,由此建议针对老年人群保险知识相对缺乏、易被误导的特点,研究建立针对老年客户的新型产品投保提示和风险测评制度。按照山东保监局的做法,将从限定销售险种、延长犹豫期、完善核保流程等方面加强对老年群体销售保险的保护措施。
针对消费者群体,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各地保监局正在如火如荼地研究如何深入开展面向消费者的保险教育活动,以更有效、更生动的方式宣传普及保险知识,扫除消费者对于保险认识的误区,防患于未然。比如,山东保监局将加大力度运用各地市的行业协会平台,每月定期刊登分红险、投连险、万能险的购买须知,让消费者做到“明明白白买保险”。
整治银保“重灾区”
根据不同地区的统计情况,近年来银保渠道成为寿险销售误导的一大“重灾区”。当前银保产品日趋明显的理财属性,既赋予保险产品与其他理财产品以可比性,又增添了保险与其他金融产品的混淆性,“存单变保单”的故事屡屡发生。
“银保渠道销售误导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信息传递的衰减因素。”平安人寿相关部门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解释称,由于保险公司员工需要给银行的柜面人员先行做业务培训,之后银行工作人员面向客户进行产品销售,在这个过程中,容易出现信息的衰减,进而造成销售误导。
基于现行的银保业务监管政策,保险公司在商业银行网点的“驻点”销售资格已被取消,信息传递的衰减因素凸显出来。
为做到防患于未然,平安人寿加大了面向银保客户和消费者的提示力度,向其特别提示销售误导最有可能存在的两个方面,一是夸大投资预期,二是风险提示不足。
“我们会特别提示投保人注意,保险与银行储蓄是不同的两种理财行为,从本质上讲,银行储蓄、理财产品、基金、股票等更多地是对资金、资产的管理,而保险则是对风险的管理,因此当保险销售人员向消费者过多提到诸如保本、利息、存取等字眼时,消费者就应当引起注意了。”平安人寿前述负责人如是称。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