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保知识手册 | 分红险 | 万能险 | 投资连结险 | 理财百科 | 产品 | 案例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理财险频道 > 专家教你买保险 > 正文
平安董事长在2013年寿险高峰会上的讲话提投连风波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投连事件,是平安寿险发展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危机,它给我们上了最深刻的一课,但只要我们能永远记住,它也是我们最为珍贵的一笔财富,你觉得呢?
  说和做到底还是两回事,光讲课仍然代替不了动手实干。在黄宜庚的引荐下,我认识了国华人寿董事长翁一铭先生,他后来在寿险业务建设方面给予了平安非常大的帮助。记得我在深圳第一次接待他,听说他好酒,就带了上等的黄酒。我俩一见如故,相谈甚欢。几场酒会下来,我把平安的困难和抱负尽数都告诉了他,他被我的诚意所打动,当场就同意安排一个十几人的团队来帮助平安。翁先生作出这个决定其实并不容易,当时国华的规模不大,“一个萝卜一个坑”,人手本来就不宽裕,专门腾出十几个人来帮平安,对国华业务的影响也不小。1995年初,我们与国华人寿签订了营销顾问合同,最初国华的支持初步决定是收费的,到后来翁先生建议就不收了,直接变成了无偿援助。国华帮平安从寿险的组织架构、制度、精算、产品和营销等建立了一个完整的业务体系,开启了平安寿险第一个长达十年的高速增长之路。众所周之,中国寿险业的营销体制发展是从平安开始的,但很多人并不知道,平安寿险营销的最初基础来自于台湾的国华人寿。翁先生后来也成为我个人最好的几个朋友之一,我一直很敬重他。很可惜,他前些年因病离世了,我至今仍时常怀念他。我希望平安所有的同事们都要记住他、感谢他,牢记他为平安寿险创业起步所提供的无私帮助!牢记他为中国保险业发展所作出的卓越贡献!

  2004年后,梁家驹先生加盟了平安,在他及其他寿险优秀团队的带领下,进一步改革优化了寿险的管理体系,帮助寿险强身健体,构建了更扎实的平台,帮助寿险在第二个十年迎来了品质和规模的同步高速发展。

  第二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故事,就是投连风波。这个经历可能在座很多同事都记忆犹新,但大家也许都不太愿意回忆起它。但是,我过去就常说,平安从投连事件中得来的教训,我们不仅不能回避,而且要警钟长鸣,因为这是我们最为宝贵的一笔财富。

  1995年-1999年期间,国内出现了非常严重的通货膨胀。为了抑制通胀,当时央行大幅提高了基准利率到10%以上,再加上国家补贴利率,存款利率最高达到20%以上,在这种情况下,各家主要保险公司为了竞争需要,销售了一大批固定利率8%左右的高利率保单。这保单大部分都是30年以上的长期寿险产品,一旦国家开始降息,就会造成巨大的利差损,成为公司一个严重的风险隐患。在上世纪末的亚洲经济危机中,日本有7家保险公司就是因在经济通胀期销售过多高利率保单而导致破产。

  虽然平安当时销售的高利率保单不多,但是,我们已经清醒地意识到,长期销售这类产品是不可持续的,会给公司带来巨大的风险,我们必须改变这个被动局面。

  经当时公司的首席精算师Travor介绍,我们决定引进“投资连结保险”。投连是当时国际寿险业的一大创新,它将寿险的保障和投资收益挂钩,可以同时满足客户“储蓄+保障+投资”三种需求,也能较好地帮助公司摆脱利率波动和经济周期波动的风险。

  但是,按照国际经验,几乎在所有推出投连的国家里,首家公司都出了问题,只是问题大小的差别。“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几乎都被螃蟹咬过”。为避免重蹈覆辙,我们启动了“凤凰计划”,聘请了麦肯锡,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投资流程和风控体系,王利平还专门带队前往新加坡进行考察,向英国保诚系统地学习如何开展投连业务,回国后针对投连建立了专门的培训系统,等等。应该说,不管是在系统和流程,还是在制度和培训等方面,我们在率先推出投连产品之前,已经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

  投连刚开始在上海试点时,市场反响还是很不错的,但随着试点扩大,逐步向全国大规模推广时,问题开始出现了。投连销售对业务同仁的知识和技能要求相对更高,虽然公司前期做了大量的集中培训,包括如何介绍产品卖点,如何如实提示风险,但在实际销售中,还是有少数同仁对客户“报喜不报忧”,只谈收益,少说风险,甚至有极个别同事片面夸大了收益,过分提高了客户的预期,忽略了风险,造成了销售误导。2001年7月起,A股急挫,投连帐户开始出现亏损,引发了大批客户的不满和投诉,退保潮从福建、广东和山东等省份蔓延到全国,加上媒体的集中报道和推波助澜,平安一下子被推到了风尖浪口,公司的品牌声誉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和伤害。

  公司连续十几天通宵打达旦地开会,研究解决方案。当时内部有两种意见:一是被动应对,“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等客户发现问题了,找上门了,再逐一解释、化解,如果确实存在误导情况,我们就安排客户退保;二是走出去、主动排查,积极沟通,向客户如实说明投连产品的特性,并提供减少损失的方案。

分享到: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