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阱一:“联谊会”卖保险
去年12月上旬,家住北京的王先生接到一家寿险公司的邀请,参加“客户回馈赠礼活动”,赠送的礼品有野生蚕丝被、健康磨砂杯、第四套绝版人民币收藏册等。但到了现场王先生才发觉情况不对,礼品的领取有门槛,前提是凭邀请函和本人身份证领取。所谓的“客户回馈赠礼活动”只是一个好听的说法,其实质是寿险营销员自行组织的产品说明会,目的是现场销售保险。
保险代理人:相关规定禁止以营销员个人名义召开产品说明会和客户联谊会,但一些代理人为了集中快速推销保险,往往用这种做法。除了赠送礼物,还流行赠送短期意外险,最长两三个月,还有一个星期的。
这种联谊会或产品说明会就是为了促成参会者签单,以赠送礼物为借口,要求携带身份证、银行卡等证件,并以“领奖品”等名义要求在相关材料上签名。事后有的营销员甚至会利用这些材料编制投保材料,对签名进行描红、复制,市民面对极其相似的签名也无从辩驳。
其实参加保险公司举办的正规说明会或讲座了解金融、保险知识是好事,但要注意自我保护,不可随意提供投保寿险必须的身份证、银行卡、签名。监管部门已有规定,不得以营销服务部或者营销员名义召开说明会,因此消费者参加礼品派送、专题讲座等说明会前,应打电话到保险公司询问是否真有其事。当组织者要求在各类材料上签名时,要仔细阅读考虑后再决定是否签字。
陷阱二——假保单风波
2009年11月12日,云南消费者梁玉祥与妻子到三亚度蜜月,他通过携程网订了两张返回昆明的机票和两份“平安交通工具意外伤害保险”,每份20元。收到保单后,他发现保险期限只有一天,没有覆盖整个行程。梁玉祥致电携程客服热线及平安保险。平安回复称,系统中没有两人保单号,后携程承认这个保单属于伪造保单。后梁玉祥将携程告上法庭,要求携程网赔偿10万元,并在其网站公开道歉一周,但携程拒绝了这一赔偿请求。双方围绕“究竟谁应是假保单责任的赔偿主体”等问题展开了激烈辩论。
保险代理人:一些短期意外伤害保险赔付率低,再加上很少有人会致电保险公司辨别真伪,代理机构将假保单交给消费者后通常不会出事,从而滋生了不少售卖假保单的中介代理,其中以航意险最为典型。假保单事件较多发生在中介渠道销售的短意险,包括保险期限在一年以内的意外伤害、旅游意外险等。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