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教育选择的非理性风险。教育选择的非理性表现在:其一,对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阶段及社会需求的多样化特点缺乏理性认识,选择学校和专业时缺乏前瞻性和市场意识,增加了市场风险;其二,重学历提高轻能力培养,重知识积累轻实践磨练,导致追求目标模糊,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其三,对高成本投入(高学费)与低效益产出(低工资)缺乏理性判断,对高等教育投资风险准备不足;其四,高等学校的学生作为应试教育的产物,智商有余情商、财商不足,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合作意识欠缺,个性意识突出,很大程度上妨碍了其成才和全面发展,从而也加大了事业成功的风险。
五、结构性失业风险。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结构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失业,其特点是职位空缺和失业同时并存,其表现为劳动力市场供求失衡。我国大学生的“知识失业”是一种因人才相对过剩而造成的结构性失业,是高校专业设置与需求错位导致的结构性矛盾,更是大学毕业生对职业选择、区域选择、薪酬标准理性预期脱离客观实际的结果。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为400万左右,是2001年104万的近4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和风险日趋增大。未来若干年内,我国高学历人群失业率增加的问题会越来越突出。
我们高等教育也处于阶段跨越期,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社会转型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阶段来临,机遇与风险并存,其风险不容忽视。对大学教育来说,更需加强风险教育。
市场经济背景下,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当人们进入资本市场时,“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的风险警示赫然在目,“未问收获,先问风险”的风险意识深入人心。而当人们进入教育市场时,其风险意识却极为欠缺。
教育市场包含三方主体、两个分市场:
其一,学生进入大学接受教育,大学作为卖方市场,生产者主权占据垄断地位,高校是否满足了学生的需求、是否培养出了适销对路的人才存在着很大的未知性;
其二,学生走向社会,走进用人单位,又面临买方市场的检验,消费者主权占据主导地位,增大了学生的就业风险。
总之,学生面对学校和用人单位,经常处于被动地位。大学教育要顺应时代变化,帮助学生确立风险意识,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对教育选择、教育投资和就业市场的风险构筑理性思维,形成理性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