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的"尾巴"
1998年12月国务院发布《决定》说,到1999年底,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工作要基本完成。
截止到2012年1月1日,河南等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完全取消了公费医疗。从此以后,这些地方的公费医疗人员和企业员工一样,手拿医疗卡到医院就医、报销。
但山东、广东、江西、湖北等7地步履缓慢,尚未完全取消公费医疗。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全国启动医疗改革后,企业单位率先完成改革,全员纳入医保,事业单位改革也随之启动。由于牵涉多方复杂利益,省直和省会城市市属公务员纳入医保,被置于最后一位。
毕竟,公费医疗改革,牵涉面广,触动了一些阶层的利益,必然会出现阻力。一些地方之所以会留下的"硬骨头",便是例证。
自2010年始,温家宝总理在不同场合多次表示,要加速公费医疗改革,逐步将事业单位和公务员医疗保障纳入医保统筹管理。在此背景下,一些地方不得不加速推动。
在公平与速度之间如何选择?各地做法不同。内蒙古、安徽、青海等省区的公务员在参加医疗保险的基础上,还享受公务员医疗补助。在医保报销上,公务员住院要比职工住院自掏腰包部分少。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顾昕认为,医改的关键在于是否要市场化?归根到底,要改革公立医疗体系的人事制度,给民营医疗产业一个真正的空间。
待遇诱惑
2010年,取得硕士文凭的李贺参加了江苏省的公务员考试,他报考的单位是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
李贺之所以将公务员视为理想职业,其看重的是工作稳定、社会地位高。尤其是公务员享受的养老金、公积金,以及各种补贴、带薪年假等福利待遇,对他更具有诱惑性。
2003年,有"国考"之称的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考试,共有87000名符合条件的报考者,录用人数为5400名,淘汰率为93.8%。到了2010年,审核通过的报考人数激增到了136万,是7年前的15.6倍,淘汰率达到了98.8%。
2011年4月份,国家统计局专项调查显示,被访者普遍认为,福利待遇好是报考公务员的首要原因。有人笑称:考上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被称为"金饭碗",直辖市省级公务员是"银饭碗",地市级是"铜饭碗",乡镇街道一级是"铁饭碗"。
有一些单位虽然不是党政机关,但是具有一定的行政色彩,拥有一定的垄断性资源,有些职位虽然不能纳入公务员的正规编制,一些大学生也趋之若鹜。
在1月12日举行的全国行政机关公务员管理工作会议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谈到公务员热时坦诚,公务员工作特点是职业较为稳定,职业声望较好,福利待遇相对也比较好,这也是众多报名者选择的一个原因。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