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一五’时期,江苏省基本解决了县级以上城市污水处理问题;‘十二五’时期,全省将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污水处理工作,力争全部解决全省所有3万人口以上的重点镇(中心镇)的污水处理问题。”江苏省财政厅经济建设处副处长谢功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谢功成介绍,今年以来,江苏省财政厅积极安排调度资金,有力地支持了重大工程建设。2012年,江苏省财政预算安排重大项目建设资金103.28亿元,截至8月底,省财政已经累计拨付下达各类工程建设资金77.56亿元,其中省本级安排37.14亿元。一是安排南京禄口机场二期、连云港30万吨级航道一期、铁路建设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资金35.94亿元。二是安排南京博物院二期、江苏省人民医院扩建、南京青奥会体育场馆维修改造等重大社会事业工程资金4.74亿元。三是安排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基层医疗卫生等民生工程建设36.88亿元。这些重点建设工程通过财政资金的支持,有力带动了社会投资稳定增长。
此前,记者在江苏省宜兴市西渚镇溪东村采访时了解到,坐落在太湖之滨的溪东村近年来经历了从“灰色”到“绿色”的转变。谈到周边环境的变化,溪东村57岁的村党支部书记陈志春感慨地表示,2007年,太湖蓝藻事件敲响了生态保护警钟。此后,各级财政加大投入力度,在太湖流域打响了生态治理战役,成效凸显。
宜兴市财政局局长宗国平对记者介绍说,几年来,宜兴市坚持以“调高、调轻、调优”为导向,通过财政政策引导,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推动转型发展。在中央和省财政专项资金的引导、支持下,宜兴市强势淘汰了劣质产业,先后开展了矿山、化工、琉璃瓦等专项整治工作,所有轧石、石灰矿山企业和宕口全部关停到位,累计关停化工企业456家、琉璃瓦企业128家。如今,宜兴市水源地保护区、干线公路两侧的化工企业,风景区范围内的琉璃瓦企业已全部关停到位,化工产业占比从“十五”期末的20%下降到7%以内。同时,宜兴市还先后投入200多亿元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交通、供水、供气、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五个方面的城乡一体化。
江苏农村环境整治既是重大的建设类投资工程,也是重大的民生工程。今年,江苏省财政整合25亿元相关专项资金,积极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全省基本建成了“组保洁、村收集、镇运转、县处理”的城乡垃圾集中收运处理体系,有效地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