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医院担心付不起医保账,以及床位周转率的考核要求等,使得医院面对享受社保的、生存希望较小的晚期癌症病人会感到比较尴尬,而临终关怀的床位太少是存在已久的棘手问题。”
即将赴京参加全国两会的在沪政协委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数字医学研究中心教授左焕琛对本报表示。
更大的政策背景是,一些相关的改革在尝试推进。
上海公立医院控费工作曾在2011年被卫生部当作典型向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推广,其中被重点“推介”的举措就是“加快推进实施医保总额预付制”。
所谓“总额预付制”,是由医保部门在对医疗机构进行评估后,计算出人均医疗费用,按此费用标准向医院预付定额的医疗费,如果实际发生费用超支,超支中部分将由医院自己承担。为了严控费用,2010年上海市将超支部分的医院承担比例30%提高到40%。
龚忆莼是上海市医疗保险事务管理中心的主任助理,该中心是上海市专门负责医疗保险支付的经办机构。
龚忆莼对几个典型省市的调研发现,医疗保险付费方式又是一把双刃剑,在医疗费用得到控制的同时,一些医院出现了分解服务、限制服务和推诿服务等现象。
“任何一种控制的手段都会产生一定负效应,通过管理手段来限制供求关系时必然会和现实发生冲突。”龚忆莼对本报记者说。
对于医保基金的管理者来说,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既保证医保基金不会浪费,又能保障病人得到及时救治,实际上是多年来医保管理者和卫生界困扰的问题。
医保部门的红线:收支平衡
龚忆莼曾参与过2011年人保部社保中心关于医疗保险付费方式经办管理专题研究。参与研究的地区还包括呼和浩特市、河北省保定市、杭州市、广东中山市等7个地方,它们总体上均采用了总额预付方式,或者总额预付方式为主与其他付费方式相结合的办法。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