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层面,商业保险发挥了主导作用,提供多样化养老保险产品,弥补社会基本保险保障的不足,丰富和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在传统养老保险领域,我国年金保险业务经营主体有近60家,已开发在售的年金保险产品有数百个,产品形态包括了传统的定额年金保险和近年试点的变额年金保险,有保底收益的分红和万能型年金保险,无保底承诺的投资连接型年金保险。年金保险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保费收入从2001年的316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1077亿元,年均增长13%。2012年上半年,年金保险业务保费收入为747亿元。
随着保险业参与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实践的深入,近几年来,保险业开始探索商业保险投资养老社区,完善养老服务产业链。保险业发挥长期资金优势和在养老保险、健康保险领域的专业优势,通过投资养老社区等养老机构,以养老社区为核心,产业链向上连接养老保险、健康保险、退休理财、投资基金等金融产业,向下延伸至医疗护理、老年医学、老年生活服务等,为老年人口提供全面的保障服务,为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和缓解养老床位不足状况起到积极作用。目前已有泰康人寿、新华人寿、中国人寿、合众人寿等保险公司开展投资养老社区的试点,探索将保险、养老产业融合在一起的商业化运作模式。
可以预见的是,保险业通过积极争取养老保险的财税支持政策,同时发挥在经办和投资领域的专业优势,加大创新力度,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参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和社保基金投资管理,将更好地服务国家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全面且更符合个性化需求的养老保障服务。
行业实力显著增强市场体系日益完善十年前,国家提出了“改革要有新突破”的要求,明确要加快推进国有保险公司股份制改革的进程。当时,我国保险业尚处于资本金短缺、偿付能力不足、不良资产难以消化的困境之中。而按照加入世贸组织承诺,此时距离对外资开放所有业务的时限仅剩一年。
面对国际竞争的挑战,中国保险业别无选择,扩充资本实力和苦练内功成为十年间持续不断的重要“功课”。2003年,保险业在金融业内率先完成了国有公司股份制改造,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和中国再保险公司三家公司进行了股改,分别成立了集团公司和股份公司,将主要业务和资产注入股份公司。2003年11月,中国人保财险在香港上市,成为我国第一家境外上市的国有金融企业。2003年12月,中国人寿股份公司分别在美国和香港上市,成为第一家在美国和香港两地上市的国内金融企业。2004年6月,平安保险集团在香港上市,成为第一家以金融保险集团形式在境外上市的金融机构。2007年,中国人寿股份公司、平安保险集团、太平洋(601099)保险集团先后在上海A股上市,成为资本市场重要的标志性机构。2009年12月,太平洋保险集团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实现了上海和香港两地上市。2011年12月,新华人寿分别在香港和上海上市,成为国内首家A+H股同步上市的保险公司。
几家国有大型保险公司改制上市以来,业务规模和资本实力大幅提升,治理结构和风控水平日益完善,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在行业内产生了较好的制度变革效应。2007年以来,中国再保险集团引入汇金公司注资并完成整体股份制改造。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整体改制为股份公司,引入全国社保基金作为战略投资者,目前正在积极推进整体上市。与此同时,按照国务院批复的方案,中国信保的改革注资也在有序推进。截至2011年底,中国保险行业资产总额达到60138亿元,比2002年初增长了12倍;2011年,中国保险业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4339亿元,比十年前增长了近6倍,保险业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不同业务类型、多种组织形式的主体日趋丰富,专业化分工与合作的市场格局初步奠定,适度竞争、充满活力的现代保险市场体系基本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