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知识手册 | 社保查询 | 养老保险 | 医疗保险 | 生育保险 | 工伤保险 | 失业保险 | 百家争鸣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社会保险频道 > 深度评论 > 正文
 
揭开中国养老金背后五大猫腻 缴费率是美国2.7倍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刘植荣撰文认为,仅从中国劳动者的生理年龄上讲,推迟退休年龄是适宜,甚至是必要的。那么,养老金缺口真的存在吗?笔者推断,统计部门可能是玩了一个“瞒天过海”之术。
  所以,从2023年到2030年的抚养率会一直大于2.9,并不会出现“养老金缺口”。

  2010年零岁和1岁婴幼儿死亡率分别是3.82‰和1.11‰,2-34岁人口死亡率均未超过1‰,但从35岁开始死亡率快速上升,到75岁升至41.51‰。年龄别死亡率的这种变化规律会使缴养老保险的人数增幅加大,使领养老保险的人数增幅减小。所以,如果把死亡率考虑进去,抚养率大于2.9的年限至少会延长至2033年。

  2011年,养老金累计结存19497亿元,即使这笔钱不进行其他投资,只是存银行,按3.5%的利率计算,到2033年账户余额为41558亿元。如果按2011年的标准,政府每年财政补贴养老基金2272亿元,到2033年财政补贴本息累积额为73451亿元。这样,2033年养老基金账户累计结存额为115009亿元。

  通过论证我们得出结论:“到2013年养老金的缺口18.3万亿”、“到2033年养老金缺口将达到68.2万亿元”的观点纯属无稽之谈。相反,按目前养老制度及人口要素外推,到2033年,养老基金账户会有11万亿元的结余。

  4.预期寿命真实寿命

  人社部在2012年7月25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延迟退休年龄将借鉴国外经验,拟对不同群体采取差别措施,并以“小步慢走”的方式实施。专家官员普遍赞成延迟退休,其中一个理由是中国人的寿命延长了。

  首先,我们必须弄清“预期寿命”这个概念,它是指假若当前的年龄别死亡率保持不变,同一时期出生的人预期能继续生存的平均年数。例如,某一天出生了一批人,这一批人有的出生后就夭折,有的仅存活几天,有的存活几个月,以后每年都有一些人死亡,或死于疾病,或死于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或死于交通事故,或死于生产事故,总之,这一批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剩余的人数会越来越少,直至全部死亡。

  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0-9岁的死亡率从3.82‰逐年下降到0.28‰,10岁反弹到0.30‰,11岁又降为0.29‰,12岁回升到0.30‰,从13岁开始到100岁以上,死亡率随年龄增长一直上升(只有26岁例外),由13岁的0.29‰上升到100岁以上的454.35‰。

  据此推算,假定2010年某一天出生1000人,只有697人能活到73岁,有9人能活到100岁以上。依2010年年龄别死亡率推算,2010年新生儿预期寿命为70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平均寿命”,也就是一群人根据给定时期年龄别死亡率计算出来的平均存活年限。

  可见,预期寿命与年龄别死亡率相关,而婴儿死亡率对预期寿命影响最大,死亡一个婴儿就把预期寿命拉下一大截。举个例子,有对夫妇生了6个孩子,其中2个出生后夭折,4个到72岁自然死亡,这6个孩子的平均寿命是(0×2+72×4)÷6=48岁。另一对夫妇只生了一个孩子,同样活到72岁,这个独生子女的寿命就是72岁。

  一般来讲,婴儿死亡率与生育率成正相关关系,即死亡率随着生育率的升高而升高,随着生育率的降低而降低。这是因为,生育率低的家庭,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和精力抚养孩子,精心呵护,婴儿死亡率自然就低。而生育率高的家庭,分摊到每个孩子身上的抚养费和精力都会减少,孩子得不到精心照料,有病不能及时医治,死亡率自然就升高。

分享到: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

社会保险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