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老去,发鬓斑白,睡意渐浓,倦倚着壁炉瞌睡。
请取出这本诗集,然后,轻轻地读,追忆那双温柔的眼神……”
这是叶芝的著名诗篇《当你老了》,其中描绘的年老时光,温和缱绻、悠然适意。只是现实往往残酷,当一个国家的国民都垂垂老矣,焦虑总是大于追忆。
今年以来,有关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思考,频频见诸报端自然,这不是一个新话题,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国内就有一些专家、学者,包括政府文件中,都曾有相关探讨,但都不如近年来频度之绵密。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客观上的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严峻;另一方面则因为制度已经跨越了从无到有的创立阶段,进入丰富与改善阶段,而这尤其需要集思广益、群策群力。
从本期开始,社会版将对养老话题中的一些关键争议点,如政府责任、人口政策、养老模式、老年产业等进行深入探讨,上下而求索。
关于养老,最新的一个话题是它将成为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的热点。而把应对人口老龄化作为申论热点,除了该话题的热度与争议性,恐怕还隐含了一种迷惘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何种程度?显然,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首先界定问题,明确责任。
目前来看,我国尚处于积极铺开养老保障覆盖面的进程中,养老保障水平预计还会不断提升。但世界范围内的人口老龄化正在迫使各国政府压缩在养老保障中的责任,相应增加企业和个人责任,这被认为是发达国家养老保障制度改革与发展中的一个主流倾向和基本态势。
“养老全包”是发达国家政府走过的弯路
历时三个月有余,“延迟退休”的话题依然拨动着人们敏感的神经。就在上周,社科院专家抛出观点“现有养老保险制度长期来看不可持续,提高退休年龄是唯一可行的参数调整途径”,再次掀起了民意的反弹。
一时间,人们又想起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的那段诘问。他说:“30年前宣传"计划生育好,政府来养老",我们信了;20年前改为"计划生育好,政府帮养老",依然可以接受;10年前你们改成了"养老不能靠政府",我们认了!现在我们老了,又说适时推迟养老计划!我们该信谁?”这段话在网络上被广泛引用,人们以此表达对政府的不满和失望。
然而,“延迟退休”其实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就已经开始对医生、技术人员等部分人群采取延长退休年龄的制度安排。目前遭遇的强烈抵触,恐怕醉翁之意不在酒。如前述社科院专家所言,延迟退休年龄的改革阻力不是来自提高年龄本身,而是更多地来自对社保制度的不公平和改革“碎片化”的愤慨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