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经济增长发生了新世纪以来重大的、深刻的转折性变化。在此之前,本世纪前10年,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超过10%,2007年更是达到了14.2%的历史高点。但是2008年以来,我们的经济基本上一路下滑,除了2010年达到10.4%之外,其他年份都是逐步下行。2016年的6.7%。更创下了改革开放以来26年来最低点。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采取了包括4万亿投资在内的一系列扩大需求的政策。尽管用了不到四个季度我们又恢复过来了,但是最近又一路下行,所以经济增速下降,经济结构失衡,部分领域风险显现。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工作时提出,我们国家进入经济新常态,这是一个历史的必然。
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各项事业都将进入新常态,社会保障也不例外。所以,社会保障的发展、改革和建设也要随着经济新常态来进行调整。所以,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也包括社会保障发展的大逻辑。对此,我有三点认识。
首先,社会保障发展需要新的发展理念。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这些新发展理念不是抽象原则,更不是空洞口号,而是具体的方略和措施。社会保障发展也要以这五大发展理念为引导,大力推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特别是共享发展。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社会保障发展与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所以,要广泛动员和融合包括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管理学学科的理论工作者与实际工作者密切结合,创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理论。要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创新,加强缴费与权益之间的联系,调动个人、企业和社会的积极性,扩大市场因素的作用,增强微观主体的内生动力。要促进社会保障科技创新,追求精算平衡,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效率。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社会保障的协调发展就包括社会保障内部的协调发展,也包括社会保障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就内部来说,要统筹协调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救助、住房保障和慈善事业的发展、整合、衔接和优化社会保障的结构、制度和体系,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从外部说,要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衔接和协调,同步发展养老事业、养老服务、儿童福利、残疾人事业。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我国宪法规定了每个公民都有平等的获得国家给予的各项社会保障的权利。所以,继续做大蛋糕是硬道理,分好蛋糕也是硬道理。目前,不同人群、不同待遇这种局面,虽然还要持续一段时间,但是长远来说必须改变。我们必须要建立统一的,覆盖所有社会成员长远的保障制度,逐步消除因制度分割带来的身份差别和权益不平的问题。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