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区劳动保障局瓶窑所工作人员:“这笔钱的所有人是冯建国,跟他们没关系的,只不过他挂靠在这家店里,想拿到这笔钱。”
【编后语】本来是很清楚的国家对企业的补助。但是,在采访中,我们发现,企业的工作人员和自己的老板居然互相不认识。而且劳动部门工作人员提到了“挂靠”,这挂靠又是怎么回事?那么,陈仙芝是否属于工作人员所说的“挂靠”这种情况呢?她是否真正在这家店里工作过呢?
“名义”员工(二)
在黄先生母亲,陈仙芝的就业合同上我们看到,合同签署的日期是2009年10月,那时候陈仙芝49岁,已经到了快要退休的年纪。是个什么样的单位愿意招收快退休人员呢?
为了解情况,我们来到位于良渚镇运河村,冯建国所开的建国五金装潢店
良渚镇运河村商户:“(对面是建国五金装潢店吗)是的。(今天没开门吗)没有。”
由于这家店今天没开门,我们通过电话与老板冯建国取得了联系。
记者:“你认识陈仙芝吗?”
建国五金装潢店老板冯建国:“不认识。”
记者:“他不是你们店的营业员吗?”
建国五金装潢店老板冯建国:“她不是我的员工,我没有员工的。”
记者:“她不是跟你签订了劳动合同的吗?”
建国五金装潢店老板冯建国:“我们一个村的,他们借我的营业执照去办的这个手续,我们这边都是这样的啊~”
记者:“在你这家店有几个人是通过这种方式把钱办下来的啊?”
建国五金装潢店老板冯建国:“三四个吧,每个小店都这样,拿着营业执照去办证。”
冯先生说,像陈仙芝这样挂靠在他家店里的现象,在他们村里并不罕见。几乎每家小店上都挂靠了几名持有就业援助证的“非工作人员”。
余杭区良渚镇运河村村民:“我们村基本上都办了,我都是最后一个了,过几天我也要借我弟弟的营业执照去办理,一个营业执照能办三个嘛。”
据了解,很多人都像陈仙芝这样,借别人营业执照,签订用工合同,自己缴纳社会保险,一年后领取政府发放的用工补助和社保补贴。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