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着要把身体锻炼好,活个大岁数,还能多领几年钱呢。”山阴县安荣乡安良铺村73岁的王日成老人笑着对记者说。
现在他每天早上6点钟起床,先在村里慢跑,活动活动筋骨,7点多回去和老伴一起做饭;吃完饭,就叫上老伴一起出去逛一逛。
2009年,王日成和65岁的老伴同时领上了“新农保”养老金,他们“老来闲”的生活也正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最新统计显示,目前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正在全省积极推进,已有27个县列为国家和省的试点,太原、阳泉、朔州三市更是自筹资金,率先实现“新农保”制度全覆盖,另有16个县、2个经济开发区也自筹资金开展了“新农保”试点,全省开展“新农保”的县近50个,占到全省农业县的43%,农保基金累计结余20亿元,领取基础养老金的60岁以上老人达72。8万人。
有人把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称作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最后100米,而正在各地推开的“新农保”正是为做好这百米冲刺而进行的一次集体努力。
从 “养儿防老”到“社保养老”,农保新政乃大势所趋
柳林县郝家坡村65岁的郭云厚老汉去年领到了有生以来第一笔养老金。“年轻的时候羡慕城里的‘公家人’,每个月都有钱领,没想到,当了一辈子农民俺也能按月领钱了。”
郭老汉的幸福感缘自每月65元的养老金。这是柳林县在国家财政全额支付最低标准基础养老金每人每月55元的基础上,又配套补贴了10元。
65元对于许多城里人来说,可能还不够下一次饭馆的钱,对这些农村老人,意味着什么?
“这些钱平均到每天虽然只有几块钱,但一个月的油、盐日常开销足够了。”郭云厚老人解释道。
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在农民的保障问题上突出表现为制度不健全。年轻时靠土地,老了靠儿女,在这一传承已久的观念背后,却是农村老人们“现在还能干活,再过几年干不动了该咋办”的深层次忧虑。在很多农村地区,子女无力赡养、互相推诿、财产分配不均、家庭关系不和等因素导致老人无人赡养的现象增多,许多老人只能独自面对老无所依的人生困境。
如何破解农村养老难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变革的不断深入,“养儿防老”的传统模式必然逐渐淡出,有现代意义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则走向前台。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