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养老金悖论”不仅关系到企业退休职工的生活,更关系到中国整个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前景。养老金替代率的不断下降,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初衷背道而驰。
替代率的下降,就意味着企业退休职工养老权益的不断流失。如果这一趋势不扭转,必将弱化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社会保障功能。现有的年轻参保职工可能会预期,他们在年老退休时将面临一个更加不确定的未来。
如果考虑到中国养老保险费率属全球最高水平这一事实,那么养老金替代率不断下降的问题将愈发显得严重。2007年以后,中国企业养老金替代率已经低于50%,如果参考经合组织国家的数据或全球劳工组织的数据,属全球较低水平。国家相关文件规定,中国基本养老保险费率个人缴纳部分为8%,企业缴纳部分为20%,两者相加为28%。
基于学者刘燕斌对2006年跨国资料的分析,可以计算出原7国集团基本养老保险平均费率仅为18.5%,低于中国基本养老保险费率近10个百分点。也就是说,中国的养老保险费率负担是7个主要发达国家的1.5倍以上。
在原7国集团中,仅有意大利以32.7%高于中国,而加拿大、美国、日本和法国等比中国低10个百分点以上,其中加拿大和美国分别仅为9.9%和12.4%。
北欧著名高福利国家瑞典的养老保险费率仅为18.9%,竟然比中国低9%。而刚迈入发达国家行列的新兴工业化国家韩国这一数字仅为9%,个人和企业分别仅需各负担4.5%,仅相当于中国负担水平的1/3。
钱到底去了哪里?
一方面是全球最高水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率,另一方面是全球较低水平的养老金替代率且仍在不断下滑,那么,中间的钱到底去了哪里?
实际上,国家养老金管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不仅涉及如何筹资、如何花钱以及如何实现资金的保值增值,还涉及资金在代际之间、不同类别的人群之间如何实现成本的分摊和收益的分享。
问题的复杂性并不妨碍厘清“养老金悖论”的逻辑。李珍等学者认为中国养老金替代率的下降是制度设计内生的,这是有道理的,但是,还是要回答钱到底去了哪里?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