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知识手册 | 社保查询 | 养老保险 | 医疗保险 | 生育保险 | 工伤保险 | 失业保险 | 百家争鸣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社会保险频道 > 养老保险 > 正文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问题研究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严重的“空账”问题不仅导致我国的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在实际运行中仍然停留在传统的现收现付制度,而且随着个人账户“空账”规模越来越大,所要建立的新体制也必将难以为继。

  2.由现收现付制向部分积累制过渡的转轨成本由谁承担问题没有解决。我国改革前的养老保险制度实际上是一种被国际上定义为现收现付的养老保险制度,即用正在就业人员缴纳的养老金维持已退休人员的养老金给付。1995年《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确定了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该模式规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由社会统筹养老金和个人账户积累的养老金两部分构成。从现收现付制过渡到“统账结合”的混合制,意味着当前就业人口养老金缴纳的一部分要建立他们的个人账户,这部分养老金不再作代际转移,这自然会出现一块“缺口”,这个“缺口”就是业内人士所言的转轨成本。在我国转轨成本实际上涉及到两类人:一是新体制实施之前已经退休的“老人”,由于他们以前没有“个人账户”的积累,这就面临着由谁支付其未来的养老金问题;二是“中人”,即在新体制实施时尚未退休但已经有相当年份在现收现付制下缴纳了养老金的那一部分人。若其退休后根据混合制的目标模式从社会统筹部分领取一部分养老金和从个人账户积累基金中获取一部分养老金,那么就面临着过去年份中应该有的那部分个人账户如何“充实”问题。可见,转轨成本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新体制实施之前已经退休的老人应该获得的养老金总量减去将来从社会统筹可以获得的养老金总额的差额;另一部分是充实“中人”以往年份的个人账户所需的金额。由于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中,对这一转轨成本由谁负担的问题没有落实,导致个人账户的积累资金被用来填补“空缺”。

  3.退休人员的增长比例大大高于在职职工增长比例。有关资料显示,从1980~1998年,在职职工的增长比例为3.8%,而同期退休人员的增长比例为8.6%。这表明,在保证退休人员养老金不降低的情况下,若假定其他条件不变,除非提高缴费率,否则当年收入将不抵当年支出,出现养老金支付的“赤字”,目前这部分“赤字”仍是由个人账户的积累资金来填补。

  4.养老保险费收缴率逐年降低,欠缴保费的情况大量出现。有关资料显示,1992年,全国养老保险费的收缴率为95.7%,1993年为92.4%,1994年为90.5%,1995年为90%,1996年为87%,1997年为80%。养老保险费的收缴率逐年降低,直接导致了许多省级地区养老金收不抵支,如1998年就有21个省级地区养老金收不抵支;到1999年,当年收不抵支的省级地区数就进一步扩大到25个。由于养老保险费收入减少,养老金收不抵支,致使社会保障机构不得不提高缴费率,导致目前绝大多数地区企业缴费占资金总额的比重都已超过国务院(97)26号文件规定的20%的比例,不少地方已近30%。于是,一些效益好的企业也觉得负担过重而无法支付,由此形成欠费。为了保证养老金的支付,社会保障机构不得不再次提高缴费率,导致恶性循环,使欠缴养老保险费的情况大规模出现。

  5.“混账”管理是个人账户“空账”的制度根源。1995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通知》,将个人账户制度引入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1997年《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决定》,确定我国城镇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为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混合制,这标志着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从单一的社会统筹转向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与此相适应,基金管理方式也由现收现付制转向部分积累制。《通知》和《规定》虽然规定在新制度实施前已经离退休人员、实施后退休且个人缴费和视同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人员,按照新老办法平衡衔接、待遇水平基本平衡原则,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确定过渡养老金,从养老保险基金中解决,但没有指明从何种渠道筹集退休人员这部分养老金,只是笼统地说通过社会统筹来解决,同时又没有规定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如何结合,从而导致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的边界模糊不清,成为地地道道的“混账”,这就在制度安排上为挪用个人账户基金留下了余地,为社会统筹基金毫无障碍地不断透支个人账户积累资金提供了方便之门。在这种情况下,“混账”管理运行的实际结果是:个人账户完全成为“空账”,仅仅是一个养老金的计发办法。

  6.退休年龄也是影响个人账户“空账”规模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退休年龄的规定决定了一国领取养老金人数及养老金给付的规模,因此,退休年龄的变动是影响“空账”规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目前我国法定的退休年龄是男60周岁,女:干部55周岁、工人50周岁,特殊工种职工还可以提前5年退休。这是20世纪50年代确定的,当时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只有50多岁,而现在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已是71岁。显然,这些规定与国际上随着人口寿命增长而不断延长退休年龄的规定,如美国67岁,德国、英国、法国65岁,相比一般要早5~10年,更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各地违反规定提前退休的现象十分严重。这种过低的退休年龄造成了庞大的退休职工队伍,增加了养老金的支出,为了应付支付,也不得不挪用个人账户积累的资金。

  二、个人账户“空账”运行的后果

  1.阻碍了旧制度向新制度顺利转变。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以前的很长一段时期内实行的是现收现付养老保险制度。这一制度曾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产生过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及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也存在着相当严重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改革后经过十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国务院于1997年颁布了《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自此开始,我国正式确定了以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为标志的混合型养老保险体制。然而在实施过程中,由于转轨成本由谁承担问题没有落实,个人账户基金不断被挪用,个人账户完全成为“空账”,且规模越来越大,个人账户仅仅是一种记账凭证和未来计发养老金的依据,已退休者的养老金仍然是在职者的缴费,现行的养老保险体制在实质上仍然是现收现付制。

  2.难以应付人口老龄化的挑战。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深,世界各国纷纷改革现收现付制度,以应付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养老金支付危机。与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相比,我国的老龄人口具有绝对量大、增长迅速的特点,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日益提高。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公报,截至2000年底,我国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8811万人,占总人口的6.96%,同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39个百分点。预计2010年60岁以上老年人达到1.73亿,2020年和2030年将分别达到2.45亿和3.55亿人,在2055年时达到最高峰。可以预见,21世纪30~40年代,对养老金的需求将是巨大的。目前我国离退休人员还不到在职职工总数的20%,但截至2000年底,个人账户“空账”规模已超过2000亿元,若照此下去,那么再过三四十年,我们又用什么来保证支付养老金呢?显然,在个人账户“空账”运行的情况下,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制度完全不能应付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对养老金的巨大需求。

  3.使投保人对个人账户制度失去了依赖。从理论上看,个人账户上的资金所有权及其投资收益完全属于投保人本人。设立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鼓励投保人多投保,多受益,提高投保人参加养老保险制度的积极性。现实情况是,由于个人账户是“空账”,无论投保人投入个人账户的资金的数额是多还是寡,个人账户的积累额均为零,个人账户只是一种计发养老金的凭据,更不用说获得资金的投资的收益了。因此,本应成为促进投保人参加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制度,反而成为阻止人们进入养老保险的障碍。

分享到: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

社会保险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