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有关发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的提议不绝于耳。今年,这一议题热度不减,再次成为热议的焦点。两会上,多名全国政协委员向记者表示,解决老龄化所带来的养老问题,在国家提供基本养老的基础上,更多地会依靠个人。而发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同时,有利于扩大内需、改善民生和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因此建议加快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的试点步伐,扩大试点范围。
未富先老冲击养老体系
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步伐的加快,国民养老问题日益严重。按照联合国的预测,到2030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3.4亿,占比将达到24.4%,中国全社会的老年人口抚养比将达到40%,即100个20-64岁的劳动力要抚养40个65岁以上的老人。
而现阶段,中国已经有1.85亿老年人,给中国养老体系带来很大冲击。据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的大会发言人赵启正介绍,中国的老龄化有自己的特点,一般国家在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以后才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中国在人均GDP3000美元时就进入老龄化社会了。这是典型的未富先老,需要政府和全社会特别认真对待。
据了解,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加速发展,中国现行三个支柱的养老体系力不从心。作为第一支柱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缺口逐年加大。1999年,我国基本养老金缺口只有70多亿元,2010年则达到679亿元,基本养老保险收不抵支的省份达到15个;作为第二支柱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覆盖面小,有能力参加企业年金的多为大型国有企业,参与人群占比少,容易加大社会不公平现象;作为第三支柱的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缺乏动力,由于没有税收优惠政策,居民购买个人商业养老保险的意愿不足,个人商业养老保险整体规模小。
基于此,全国政协委员、合众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戴皓认为,中国的国情决定了国民的养老问题,在国家提供基本养老保障的基础上,只能主要依靠个人。北欧发达国家国民养老主要由国家买单的做法,在经济下行周期中难以为继,欧债危机就是一个例证,并且容易滋生国民的懒惰情绪。我国人口众多,老年人口基数大,国家有能力解决的也只能是社会的基本养老,要想保证国民退休后的生活质量不下降,主要还得通过国民自己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来解决。
有效的解决路径之一
赵启正介绍,政协委员们对老龄化的问题一直特别关注,去年,社会政法委员会就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展开专题调研,并提出了具体建议,得到了胡锦涛、温家宝的重要批示。这个报告提出建议,要加大国家财政投入,鼓励企业、民间组织和个人举办养老机构,创新机制,为老年人提供更有效的服务,营造一个尊老爱幼的社会氛围,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