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缺口是怎样算出来的?
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化解国家资产负债中长期风险》预测,到2013年,中国养老金的缺口将达到18.3万亿元。报告指出,人口老龄化冲击下我国养老金的统筹账户将给财政造成巨大负担。(6月14日《经济参考报》)
说中国的养老金缺口到2013年会达到18.3万亿,到底意味着什么?目前,中国60岁以上人口数量为1.8亿,其实并不是人人都能享受养老金,就算都领取养老金,这18.3万亿平分给他们的话,每人将得到超过10万块钱。事实上,中国的养老保障平均水平远没有这么高。所谓的缺口,比实际需要的资金还多,这不是有点荒谬吗?
我们不妨来看看另外几个数字,全国基本养老保险支出总额2010年的时候是9429亿元,到2011年底我国企业职工养老金结余1.9万亿元。以上统计数据来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当前全国范围内养老金收支尚有结余不存在缺口的结论大概不应受到怀疑。但是,在《化解国家资产负债中长期风险》的研究报告中,2010年度的养老金缺口被测算为16.48万亿。从尚有结余到全国人民每人此项负债就超过1万元,这样的落差实在太大。研读一下上述报告就会发现,他们所谓的养老金缺口实际上是指向未来的理论赤字,而不是真的账上出现如此巨大的亏空。
打个比方,就好像有一个1岁的孩子,去年一年这孩子出生、买奶粉、看病、买玩具等等花销了5万元。如果因此对孩子算账说,其实你已经是个超级穷光蛋,按你将来有100年寿命算,你已经负债500万。至于原因嘛,这孩子自己没收入,每年还要支出5万元,100年下来可不就是负债500万吗?问题是,这样计算出来的理论缺口在现实面前除了耸人听闻外,并没有太大的价值。按照上述报告的说法,2010年中国养老金缺口为16.48亿。而当年中国的财政收入为8万亿,全部拿出来填补缺口也只能填一半。
在养老金的问题上,由于要支付转轨成本和应对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压力,未来养老金支付确实可能存在风险。但是,把未来风险直接转化为不靠谱的现实缺口数据,这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专家们自然会辩解说,此缺口非彼“实际收支缺口”,但是要知道并没有谁向民众做出过详细的科普。以这种数据来反证延迟退休的必要性,只会激起民众更大的反对。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