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养老保险体系基本形成,养老问题有了制度保障。十年来,我市社会保障从国有企业扩展到各类企业和用人单位,从单位职工扩展到灵活就业人员和城乡居民,从城镇扩展到农村。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二是覆盖人群稳步扩大,越来越多的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近年来,我们坚持把扩面征缴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着力扩大覆盖面。启动了“助保工程”,充分利用续保财政补贴、助保贷款的杠杆作用,激活续保沉淀资源,努力提高下岗失业人员的续保率。出台了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妥善解决了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和长远生计问题。截至今年5月份,全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了65.5万人、18.54万人、250.08万人。年底前,武陵、桃源、津市3个新增的“新农保”和“城居保”试点县市还将有110多万适龄居民纳入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体系中来。
三是保障水平较大幅度提高,保障和改善了广大群众的基本生活。2005年至2012年,连续8年调整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增加710元,年均增幅保持在10%以上。2012年全市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达到1414元,是2002年的3.16倍。可以说,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过去10年间,是我市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百姓获益最多的时期。
记者:人人享有基本的社会保障,是建设现代常德、幸福家园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重要目标。请问,“十二五”时期,我市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建设的重点有哪些?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