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养老金问题成为热门话题。虽然人社部已明确表示目前只是在对“延迟退休年龄”展开研究以为国家提出相关建议,并不会对现行政策立即更改,而争论却并未因此停止。6月24日,研究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多年的省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陈颐研究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表示,要平息争论,首先要对目前公众关心的养老公平问题有明确回应,不改革养老保险“双轨制”,难提“延迟退休”。
现行养老制度总体上成功
“从运行效果看,目前我国的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总体上是成功的。”陈颐说,当然,它也有缺陷,需要完善。
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配套环节,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已经把以前的“企业养老”转变为独立于企业之外的社会养老保险,解决了改革前困难破产企业发不出退休工资的问题,实现了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解决了新老企业养老负担畸轻畸重问题,实现各类企业养老负担大体均衡,公平竞争。企业养老保险已经覆盖到城镇各类劳动者;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农村养老保险正在稳步推进;城镇以前从未参加过养老保险的老人已被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从2005年起,国家连续8年以每年10%的幅度提高企业职工养老金水平,保障了企业退休职工基本生活的稳定。他指出,这些都是事实,我们应当珍惜这个成果。
省人社厅一位从事养老保险工作多年的专业人士也表示,经过多年努力和完善,我省已经实现了“人人享有基本养老保障”,城乡百姓的养老金水平逐年提高,2011年全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为1269.2亿元,比上年增长26.9%,也不存在养老基金缺口。“今后,无论对养老保险政策作何调整,都应该慎之又慎。”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