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延迟退休可以缓解就业压力的观点,他(她)们认为和“挤占”的工作岗位相比,延迟退休提供的工作岗位是微乎其微的。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张车伟副所长曾指出,目前中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超过1.1亿人,每年大约有300万左右的人退休,占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的3%。但中国每年新增就业机会只有1000万左右,如果提高退休年龄,就占去机会的30%。这个比例相当惊人。
三、另外一种声音——应兼顾不同群体利益诉求
相对于支持和反对延迟退休的人来说,有许多专家、学者从正反两个方面看问题,他们认为延迟退休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如有人认为延迟退休是“双刃剑”,中国在老龄化加速发展态势下,延迟退休正面效应在于能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以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人才瓶颈问题。然而延迟退休的负面影响也必须看到:一是加剧当前社会就业压力;二是加重企业财务负担;三是影响中老年人安享晚年。因此,正确认识延迟退休年龄的利弊,是制定政策的首要前提。
国际金融投资家联合会首席经济学家孙飞在接受《工人日报》采访时认为,延迟退休政策要辩证地看。一方面当今世界科技日新月异,社会文明不断进步,人类寿命普遍延长,延迟退休对于发挥老人的智慧能量与生产力具有积极效用,同时对人类资源优化配置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就业压力巨大,收入差距扩大,年轻人事业及成长空间受限,延迟退休更会加剧这一矛盾。
许多专家都认为延迟退休能不能实施,能不能照顾到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是关键。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系主任、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灵在做客中新网时表示,延长退休年龄不能“瞬间延长”,而应该逐步延长,我国延长退休年龄要通过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比如一年延长一两个月,通过30年到50年,把退休年龄延长到一个比较适中的区间,这样就可化解很多矛盾。
褚福灵同时强调,对一些特殊工作,比如高温、高湿、野外、井下等特殊工作,我国已规定其可以提前退休。未来延长退休年龄时,对于这些特殊工种仍然要有所倾斜。
孙飞认为,实现延迟退休的“小步慢走”,要照顾社会各层面及各个不同年龄群体的相对平衡的利益格局。他认为延迟退休应做好顶层设计,首先应该采取设定延迟退休时取消行政级别或相应待遇,重新以技能及岗位聘用,实现退职退位但不退工。其次对不同群体采取差别政策,对于高知、高智、高技能的“三高”人群可先行采取延迟退休政策,以便发挥余热。对于掌握公权力的公务员等人群不宜延迟退休,但可以技能设定岗位继续聘用,以确保社会公平正义。对于普通的劳动者可采取更灵活的退休政策,设定基本的退休政策与门槛,在此基础上,采取劳动者自愿选择的原则。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穆光宗认为延迟退休要慎重。最好采取柔性、弹性做法,给大家一个选择的空间,例如可以在60岁—65岁之间选择性退休。晚退休多得益,早退休少得益。此外,延迟退休是有年龄边界的,不可能无限延长。况且,高龄劳动力一般生产力更低。所以适当提高生育水平、储备未来人力资源完全必要。
他还认为,延迟退休要分三步,一要分步实施,不能一步到位;二要考虑公众的心理承受能力;三要从大家认可度较高、社会阻力较小的行业和职业开始试点。对此,要有全面深入的调查,明确改革的路线图。
为此专家、学者提出三种延退方案:
基本原则:女先男后小步渐进男女同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