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专家认为,统筹层次太低是目前社保制度一切弊病的根源。便携性问题、投资运营问题、财务风险问题和可持续性问题的解决,都要求提高统筹层次。实现养老保险制度的全国统筹,将使制度彻底摆脱地区间基金收支余缺无法调剂的难题,可以提高制度遵缴率,稳定收入来源,有利于制度的收支平衡和长期可持续发展。
“养老保险制度的全国统筹是优化社会统筹制度的最重要的契机。”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教授杨俊表示,随着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方案的出台,可以实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国的整体规划,消除地区之间因为负担比差异而导致缴费压力轻重不一,也可以通过地区之间调节资金余缺,起到化解地区负担比差异,实现互助共济的功能。
不过,基于一些历史因素,全国统筹必然面临阻力,其中最大的阻力就是各个地方固化的利益格局。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认为,推进养老金全国统筹,必然会出现用东部盈余的养老金来弥补处于亏空状态的中西部地区,这将引发东部地区的不满,必会对提高养老金统筹层次形成阻力。
多地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除了认真执行相关规定,养老机构还应有更贴心的服务和更真挚的关怀。
有专家认为,由于我国当前特殊的人口结构,老龄化进程比其他国家更加迅猛,应对难度也更大。老龄人口的快速增加和劳动力人口的快速减少,不仅对社会保障制度带来很大压力,也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很大,尽早研究应对,就多一分主动。建议在开展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顶层设计中,重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明确我国社会保障的定位,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筑牢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网”。
截至2014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已达2.12亿,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8亿,预计每3人中就有1人年龄在60岁以上。人口老龄化的加速,给我国养老产业带来巨大市场空间,截至今年3月底,全国有注册的养老机构已达到了3万1833个,每千名老人有养老床位27.5张,比2010年增长了55%。
虽然床位紧缺,但增势喜人,然而,另有统计显示,目前我国超过三成的养老机构处于亏损状态;全国养老机构平均空置率,达到了48%;民办养老机构,生存尤为困难。限制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的障碍主要有哪些?深陷困局中的养老机构如何直面这些问题?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