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预付制和总额控制转变
据卫生部统计,2009年全国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达54.9亿,其中入院人数13250万,比2008年增长15.4%;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高达5684.1元,比2008年增长8.6%,其中药费2480.6元,占43.6%。
“临床路径管理是医保支付制度改革、控制医疗费用增长过快的一个很好的突破口。”江芹说,国外通行的DRG支付方式,即是按诊断相关分类付费或按病种付费的方式。
而与DRG按病种付费相对的,就是目前中国实行的“按项目付费”方式。“按项目付费”引发的最大弊端就是医生开“大药方”,医院提供过度医疗服务。如今医院的业务收入来源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价格偏低的医疗服务项目收费,二是略有结余的检查部分,还有较大一部分就是药品收入。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医疗保险司处长王芳琳在第64届全国药交会12月8日的“2010年中国医药流通行业发展高峰论坛”上指出,截至2010年10月底,新农合已经覆盖8.33亿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已经覆盖4.24亿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已覆盖18894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已基本达到总人口(12.5亿人)90%的基本覆盖。
因此,在“全民医保”体系逐渐成型的阶段,以临床路径管理为切入点,控制医疗费用,在临床路径的基础上探索大病按病种付费,正成为公立医院改革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重点方向。
“人保部正在研究付费方式改革,采用预付制和总额控制,比如门诊统筹按人头付费,大概有多少人多少钱,然后包给某个医院某个区域做。通过付费方式改革,来约束医生用药行为。”王芳琳指出。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按照现在的医疗服务价格标准去确定单病种付费的费用标准,医院是没有积极性的,因为有很大可能是做多少亏多少。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