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给医院动力去做。单病种的费用标准要考虑覆盖人群,也要考虑费用的控制,但没有必要对绝对值费用进行控制,而是优化医院的费用与效益管理,通过缩小住院天数和控制成本等,给医院激励机制去节约成本、降低费用。”江芹强调。
并非低价药的盛宴
对于酝酿中的医保付费机制改革,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所长林建宁提醒说,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会带来疾病治疗方案、处方结构的改变,医院会主动去调整治疗方法和用药结构。
值得注意的是,预付式的门诊按人头付费与大病按病种付费相结合的医保付费改革方向,并不意味着会促使低价药在医院的市场份额得到提升。“相反,医院为了节约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可能宁愿选择用好药、好耗材。”江芹指出。
另外,从国外的相关经验来看,单病种付费只是整套管理体系的输出端部分,在输入端部分还包括药品耗材价格和采购机制的管理。因此,单病种付费导向下,作为代表参保人购买医疗药品服务的医保机构,可能会介入药品的定价和采购管理。
“由医保机构代表参保人,与医疗服务提供方和药品供应商建立合作与博弈机制,即在承诺购买多少服务的情况下,与医疗机构、医药企业进行价格谈判,对医疗服务价格和药品价格进行管理,同时改革完善付费方式。”王芳琳如是说。
实际上,去年底至今年初进行的高价药医保谈判准入机制的建立,以及新近出台的基本药物采购机制中“统一定价、集中采购、量价挂钩”的规定,亦可被视为上述改革思路的先行探索。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