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局要掌握在北京的全部就诊人群的就诊信息,通过面向非医保人群的‘医联码’和面向医保人群的社保卡一起才可以解决的。”
据了解,医院就诊卡的功能中有的能挂号,有的还有储值功能可以作为消费卡使用,有的只存有病人的基础信息,各种卡的介质不同,标准不同。
所以“医联码”并不是一个暂时性、替代性的应用,它基于长期以来每家医院的就诊卡在医疗数据采集中信息内容和标准的不同,而采取一种切实有效的、衔接式应用。
信息衔接的基础途径
北京采用“医联码”,首先认识到“医联码”的作用有两点,一是唯一标识区域全局(全市范围)患者ID;二是门急诊信息采集的基础设施,它可改善医疗信息不对称,逐步进行区域医疗协同的基础性工作,除了便于患者信息在不同医疗机构共享,还可以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起到信息支撑作用。
例如三聚氰胺相关病情就诊的患者,通过医联码可以准确统计和查询有什么人、什么时间、在那些医院进行了什么诊疗、有什么诊断和具体的医嘱信息等。
作为区域医疗协同的基础性工作,“医联码”和居民健康档案号关联,也将为“健康档案”数据库的建立提供基础数据采集,为基础架构的搭建铺路。
根据新医改规划,“健康档案”数据库的终端是在社区,就此北京市卫生局构建了市级卫生信息平台、区县卫生信息平台和社区卫生服务平台三级平台:区县平台直接对应多个社区平台,衔接区域医疗中心。
市级卫生平台主要包含妇幼保健,精神卫生,传染病和计划免疫,并可以依托市区两级平台实现三甲医院、专科医院和社区机构的双向转诊,患者在不同医疗机构中的诊疗信息也自动记入患者个人的居民健康档案。
同时,作为信息衔接的基础途径,北京通过“医联码”的形式逐步实现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档案”的建立。
这和全国有些地市发放市民卡的作用相同,统一发放市民卡,医院统一使用,优点是标识机制简单,缺点是医疗机构内部系统改造量大,不但要进行旧有数据和新标准的所有比对,转移工作,还要将终端读卡设备进行统一,都是很大财力、物力的投入,对外地患者较多的城市问题多。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