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别于中小城市来说,北京市的医院数量巨大。北京采用通过医联码内部建立统一标识,分散式分配,各医院使用自己的标识,建立内部对照,优点是适应性强,保护医院以往的投资,缺点是处理机制较复杂,但可以在通过技术手段解决。
“‘医联码’的应用则对医院的改造量不大,对于医院来讲只是暂时增加了贴码的工作量,但对于政府和百姓来讲,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百姓全生命周期医疗卫生服务上都将有很大的改善”。王晖说。
有效过渡
“医联码”最关键的环节在于区域全局患者ID和医院内部患者ID对照的问题,它是基础工程。
王晖说,“首先‘医联码’并不是要取代医院内部的患者ID,而是将解决区域全局ID和医院内部ID匹配对照的问题,‘医联码’通过采集患者在每个医院的就诊ID号码,也就是应用‘医联码’和患者就诊过的A医院就诊卡,B医院就诊卡等进行关联”。
另一方面,医联码也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我们体谅了医院的苦衷,设置了‘医联码’这种隐性标识技术。
这样,在‘医联码’运行的初步阶段,采取当前这种隐性标识的方式,避免强制性的将原有的每家医院的就诊卡更换为显性的统一的就诊卡,逐步的将患者的就诊信息和医联码进行关联,避免了各家医院一次性将长期的、大量的病人就诊信息更换到统一卡上的庞大工作量。
并且医院读‘医联码’的设备,是用各医院读取医保手册条码的扫描枪,不需要医院再采购,也节约了成本”。
“医联码”是在没有统一“市民卡”模式的时期的一种有效过渡,等全市发行‘市民卡’,把‘医联码’存入‘市民卡’即可。在新医改中建立区域协同医疗的大思路领导下,我们这样做才不会重复,不会带来浪费。”王晖说。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