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主办、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协办、复旦大学医院管理有限公司承办,主题为“医保预付制的实践与探索研讨会” 11月5日在无锡举行,20余名上海三甲医院院长与会,会议透露上海医保预付制目前已覆盖一、二级医院,至2012年底将全面覆盖三级医院。
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高解春主持研讨会。
据悉,医保“预付制”,是医院与政府之间,关于医保费用的支付结算方式,即依据医院上一年的医保额度以及病人增长率、医疗服务和费用增长幅度等因素,每年年初预算一笔医保总费用交给医院。到年底,实际费用若超出预算的部分由医院填补;若有节余,医保部门按一定比例,将节余部分返回医院。这项制度为欧美各国和我国台湾地区所采用,对控制医疗费用有良好效果。推出医保预付制,是为了强化医保部门对医保费用的监督权,改“医后埋单”为“医前预付”。
过去多年,我国采用的是“后付制”,即在每年年底,医保部门根据病人在某医院的医保支出,为病人“埋单”,这种方式弱化了政府医保部门对医保费用的监督权,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医院滥用药物、过度检查等行为。
研讨会上,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院长梁鸿作《医保预付制的理论探讨与进展》主题演讲,他论述了各种医保支付方式的演变、各有利弊对医疗服务产生的不同影响,谈及上海医保费用增长迅猛未来形势严峻,认为中国医保“后付制”转向“预付制”,以家庭责任医生为基础的按人头付费是符合未来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国际趋势。
上海仁济医院院长李卫平和上海第十人民医院副院长郑军华分别就医保预付对公立医院的影响谈了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李卫平说,作为上海首批三级甲等医院试点医保预付制的仁济医院,从2009年实行预付制后,相比2008年,累计节余医保总量达250万元。他对今后医院的发展提出在学科人才建设、信息化管理上要加大力度;医疗诊断和服务要更加规范,以满足社会需求。
郑军华谈了实行总额预付制后公立医院的作为:该院在抗菌药物的信息化管理上已初见端倪;家庭医师的建立为“十院医疗联合体”奠定基础;“人无我有、人有我专、人专我特”等与其它医院展开错位竞争。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