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知识手册 | 社保查询 | 养老保险 | 医疗保险 | 生育保险 | 工伤保险 | 失业保险 | 百家争鸣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社会保险频道 > 医疗保险 > 正文
 
北京医保一年之内从结余变成入不敷出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按此原则,在整个2011年度,不同级别的医院将面临不同的费用增长控制指标:三级医疗机构的费用增长率不得超过18%;二级医疗机构增长率不超过25%;一级及一级以下定点医疗机构增长率不超过30%。

  北京市房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的信息显示,9月23日,房山区对其涉及的30家定点医疗机构制定下达了《房山区医疗保险基金总量控制目标责任书》,“对涉及的定点医疗机构2011年基金控制指标增长率及实际控制支出金额进行了明确。”

  北京三甲医院一位放射科医生则向财新《新世纪》记者透露,他们被规定一天内同类的检查中,所涉及的不同身体部位不能超过三个。

  “如果一个病人上午查了腹部和胸水探查,下午再想查颈部血管和下肢血管,那就有一个检查不能记账,只能放到第二天查。”他说。

  “如果医保基金出现支付风险,进行总量控制是必要的。这也是医保费用控制的方法之一。”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保真对财新《新世纪》记者说。

  不过,在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顾昕看来,北京医保总量控制目标在年中下发,是“半道上改变游戏规则”,暴露其公共预算管理的缺失。“医保基金也是公共预算的组成部分,应该根据总量以及和医院的谈判进行预算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北京由“实时结算”引发的就诊潮,还是全国由降低结余率、提高报销比例引发的医疗花费快速增长,都让很多人“始料不及”。

  中国医保研究会的一项研究显示,目前医疗费用的快速上涨,首先应归结于医疗需求的释放与增长,其次则与由过度医疗等造成的医疗浪费有关。

  参与该研究的中国医保研究会张杰对财新《新世纪》记者表示:“前者带来的增长是合理的。所以目前的控费改革,主要还是以压缩医疗浪费为主。其中有20%的可压缩空间。”

  问题是,该如何将这些水分挤出来?事实上,总额控制在北京之外的多个地区也已实施多年。不过,医院和医生向来对总额控制颇有微词:“总量是如何确定的?有没有考虑到医疗需求和医疗成本的上涨?”

  这种总量控制常常显得简单粗暴,最常见的做法是拒付。全国政协委员、前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赵平曾在多个场合举例,徐州市的几家公立医院曾面临几千万的医保资金拒付。

  医院也会用各种方法规避控费。2011年5月,上海市卫生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医保办)等部门联合发文,要求医疗机构“把‘因病施治、合理医疗’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文件中罗列了上海医院存在的一些问题,包括:要求病人办理“假出院”手续或让未达到出院标准的病人出院,简单机械地限制病人住院天数;限制慢性病人用药、不配备病人治疗必需药品;过度使用医保范围外的药品、诊疗项目、服务设施;甚至通过各种方式要求参保人员自费承担医保范围内的药品等问题。

  “医保和医院之间的博弈就像猫捉老鼠,最终受害的是患者。”前述上海市医保部门相关人士说。

  “医保控费中必然出现博弈。问题是,在现有的医保体系下,谈判机制仍然没有建立起来。”顾昕说,“医疗花费总量应由医保和医院双方协商,若始终不能达成一致,则可以提交人大讨论决定。”

  除了医保基金风险,北京市发布“204号文”还有另一重背景:2011年5月31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的意见》,提出“推进付费方式改革的任务目标是:结合基金收支预算管理加强总额控制,探索总额预付。”

  不同于总额控制、总额预算,总额预付是指医疗保险方与医疗供方通过协商,确定一个总的医疗费用预算额度。在一年内,医疗服务供方在完成规定的医疗服务范围、数量和质量情况下,不论医疗供方的实际费用是多少,保险方都按预算总额支付费用。

  理论上,这种机制的好处是,医疗机构会有节省费用的动力,医院和医生的行为将由此改变。但在顾昕看来,目前推行的总额预付大多变了味。他指出,总额预付的核心是“结余自留、超支不补”,只有这样,医疗机构才能主动寻求动态平衡。但在一些地方成了结余按实际花费支付,超支不补。结果是医院毫无控费积极性,十分被动。

  “有些地方即便实行了总额预付,医保部门还是将大量精力花在审核病历是否合理,这违背了总额预付的初衷,和之前的按项目付费有什么区别?”顾昕说。

分享到: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

社会保险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