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项便民利民的“民生工程”,“社保卡就医实时结算”的背后需要完备的信息系统作为支撑,要通过信息系统将医院与医保中心对接起来。与组织内部的信息化建设相比,跨组织的信息化建设往往会尤其困难。要让全市1800余家定点医疗机构开通门诊持卡结算功能,可以想象其背后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该有多么巨大——不仅是IT技术的应用、IT系统的实施,还要对原有的管理体制、工作模式和业务流程进行改革与创新。
采访中,京城多家医院的CIO向《计算机世界》报记者表示,在推进社保卡就医实时结算的过程中,医保中心扮演了一个强势的角色。不可否认这种强势,对推动医院整体信息化建设的迅速发展起到了某种积极的作用,很多医院为了与医保系统进行对接,都积极改进或提升了医院原有的信息系统。
“即使夜里12点,医保中心的人要是给我打电话让我去结账,我也绝对不敢不去。”一位业内人士说,“任何一家医院都不敢得罪医保”。
为何医院要对医保中心如此毕恭毕敬?这位业内人士一语道破天机,一方面是因为医保掌握大量资金。一般来说,对于一个普通的二级医院,医保中心支付给医院的报销金额在一亿元人民币左右,三级医院的医保金额就更大了,任何一个院长都不敢忽视这么大的医保群体。另一方面,全民医保是国家的大政方针,是新医改的重要内容,哪个院长都不敢违背这一时代的主旋律。
与此同时,这些CIO们坦言,医保信息系统的建设对于规范医院医务流程也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通过医保的监管和促进,使医院的管理更加科学:从粗放走向精细、从模糊走向精确、从片段走向全程管控。例如,患者如果要在早上10点做手术,但是早上8点的药已经开出来了,因为早上8点还在执行术前医嘱,术后医嘱尚未开出。按照规定手术前要禁食禁水,因此早上8点的药患者并未服用。也就是说,患者虽然并未服用早上8点的药,但是医院收费时却算上了这个药。医保一旦查出上述这样没有吃的药却被收费的问题后,可能就要对医院处以巨额罚款。医院当然会觉得很冤枉,因为医院的信息系统中流程就是这么制定的。所以医院一旦与医保系统对接,首先就要对信息系统中的流程进行优化。
实际工作中,这种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副作用”。在北京市“社保卡就医实时结算”的建设中,很多医疗机构感觉医保中心就像一个强势的“婆婆”,自己就像一个受气的“小媳妇”。面对强势“婆婆”的苛刻要求,“小媳妇”只有听命执行的份儿,却不能与“婆婆”平等交流和对话,使得“小媳妇”怨声载道却无处诉苦。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