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湛江模式迈入2.0 中国版PBM模式浮出水面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红幕揭开一块蓝色牌匾显现出来时,冯志强脸上露出了笑容。这个牌匾上显示的机构,是其酝酿两年、筹备了三个月的开创性新组织,也让他一直牵头“操刀”的医保“湛江模式”,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为此,湛江医保希望再次通过与专业化第三方机构合作,解决上述各地医保基金管理所面临的共性问题。
2015年6月,湛江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通过招标程序,引入海虹控股下属子公司广州中公网医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双方签署《湛江市
医疗保险第三方服务委托协议》,并决定成立“湛江医保第三方支付评审服务中心”。该协议中包含7大类:个人健康档案、医保智能终端服务、个人就医辅助、异地就医、就诊指导、医药谈判机制、基金监管服务。
归纳起来就是三大方面的服务内容,即基金智能审核、支持医保决策、参保人健康服务。
“湛江模式2.0从内容、深度、难度和价值上,都具有深刻意义。”中山大学[微博]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申曙光表示,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政府购买服务是大势所趋,通过专业性机构或工具,可以化解目前医疗体制中的各方矛盾,如参保人与医保、医保与医院之间等。
事实上,湛江模式2.0已在其他地方推广复制。2015年7月23日,海虹控股与贵州遵义市社保局签署了医保基金审核、评价服务协议。
中国版PBM模式浮出水面
随着中国新医改的推进,非政府的第三方专业机构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通过商业的力量客观上撬动了体制顽疾。
医药福利管理(PBM)是美国管理式医疗体系的产物,在美国现在几乎形成了一个独立的产业。PBM公司根据处方电子数据及对应的报销水平结算账单,其职能主要是确保患者临床用药能获取最大的效益。
和其他互联网医疗概念的商业公司一样,海虹控股从2009年起开始涉足PBM业务,试图在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大势中寻找价值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