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万科、保利等房产企业纷纷发力养老地产后,现在连人寿、泰康等寿险企业也相继传出了“盖房子”的消息。不过,它们瞄准的不只是卖房子的钱,更是和购房人一道,盯着日益临近的老龄化时代带来的养老服务业巨大的钱景。相较京、沪等一线城市,目前武汉养老地产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均逊色不少,但进入这一领域的企业越来越多。
平均千名老人30张床位
在看了几家福利院后,80岁的张素青老人近日还是决定在江汉区一家民营养老机构安顿下来,每个月花费2000元不到。“环境好一点的,价格都在3000块钱以上,确实住不起”,老伴去世多年,月退休金只有千余元的她,将自住房屋变现后才得以住进来,“这里人多热闹,生活也方便”。
武汉市民政局人士昨介绍,武汉市60周岁及以上的老龄人口已达到132.05万,现有各类福利机构431家,基本上就是每千名老人30张床位的水平。“参照国际成熟养老市场经验,60周岁及以上老龄人口中将会有5%-7%选择机构养老。”
中国社科院老年研究所公布的测算数据显示,到2030年,我国养老市场的商机有望增至13万亿元。显然,这将催生一个庞大的商业蓝海。
应该说,武汉市对此是有中长远规划的,到“十二五”末期,武汉市打算将福利机构拥有的床位数扩到8万张。而目前,这一数字仅为4万余张,刚过半数。市场缺口不言而喻。
准备填补这一缺口的,不只是政府和民营机构的专业养老院。实际上,除满足基本需求之外,国内养老地产领域已出现各种不同档次的产品,商家们从拉长产业链的考虑,甚至已经将其演化成一种相对保守的投资理财工具。
以前从事过民营福利院试点的武汉侨亚置业集团正是其中之一。该公司董事长陈祖桥相信,养老地产正在凸显它的商业价值,“可以说,养老地产已经开始逐步进入收获期”。
陈祖桥说,养老地产项目潜在的市场需求与对福利院养老床位的需求一样,很大。“根据我们掌握的数据,仅在武汉,我们的目标客户就有7万到8万人”。
上述人士的观点,不论是在房地产开发行业,还是在其他行业乃至政界,都颇具代表性。在此预期下,各路资本逐鹿养老地产领域有点大势所趋的意味。
公开资料显示,去年以来,仅国内寿险业投资养老地产的步伐就明显加快,业内估计入市资金规模已超过千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