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保知识手册 | 终身寿险 | 定期寿险 | 两全保险 | 年金保险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人寿保险 > 专家教你买保险 > 正文
中国人身保险将告别“2.5%”时代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维持了14年之久的人身险预定利率,如今确实到该说再见的时候了。8月2日,保监会宣布放开普通型人身保险预定利率,由保险公司按照审慎原则自行决定,不再执行已经持续14年之久的2.5%上限限制。新的费率政策从8月5日起正式实施。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近年来,CPI长期保持在2.5%之上,这令2.5%的寿险预定利率成为一个鸡肋。众多业内人士都表示,此次预定利率的放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传统人身险的竞争力,从而增加人们对此类保障型产品的需求,也有助于保险回归其最传统的功能——保障。

  2.5%时代的终结

  业内专家表示,在人身险产品的定价中,死亡率、费用率和预定利率是决定费率的3个最主要因素。事实上,前两者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市场化。预定利率是决定保险公司利差益的重要因素,因此它的市场化就显得尤为关键。

  所谓“预定利率”,是指保险公司在产品定价时,根据公司对未来资金运用收益率的预测,而为保单假设的每年收益率,即保险公司给客户的回报率,主要参照银行存款利率和预期投资收益率来设置。预定利率的高低和保险产品的价格直接相关。一般来讲,在其他假设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如果一款产品的预定利率较高,消费者投保该产品时所交纳的保费则越少,保险产品的竞争力越强。同时,如果保险公司的实际投资回报率高于预定利率,就产生了利差益,反之则产生利差损。

  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保险业的费率监管制度尚未完全建立,产品的销售价格由保险公司自行决定。在此情形下,各大保险公司为迅速提高人身险产品的预定利率,极力扩大保费规模。在90年代中后期,人身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一度甚至高达9%。1999年以后,由于央行多次降息,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已经远远不能覆盖高企的资金成本,使得不少大型保险公司产生了巨额利差损。按照当时一年期定存利率2.25%来计算,利差损已经在6%以上。

  在此情况下,1999年6月10日,保监会下发紧急通知,规定人身险保单的预定利率不超过年复利2.5%的上限。从此,“2.5%时代”维持了14年之久,一直到今年的8月5日。

分享到: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

人寿保险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