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战”打不起来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保险学系主任王绪谨表示,保监会的这项规定非常合乎时宜。此前保监会在保险行业发展之初为了让市场稳健发展采用了限制措施,但随着国内保险市场的发展,保险机构都逐渐具备了定价能力,投资渠道亦增多。监管层迟迟不开放利率,使保险公司丧失大量的机会成本。
但取消预订利率2.5%上限后,各大保险公司会不会为了抢占市场,而打起“价格战”?保险公司的偿付风险也会不会随之而增大?
我们认为:保险公司出于自身经营的考虑,不会大幅度提高预定利率水平;此外,监管层“放开前端,管住后端”的思路,和保险公司投资新政的出台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
定价风险是目前保险业的一大风险,其在寿险领域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利差损。如果预定利率设定不合适,那么将来就可能出现利差损的问题。
一家大型保险集团寿险分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各家保险公司都在做内部测算,我们预计,预定利率上调至3.5%,保费可以下降10%~15%。如果预定利率进一步提高,保费会更低。不过,保险公司不可能为此牺牲利率润,一旦预定利率达到6%~7%,公司肯定承受不了。”从1999年保险公司巨额利差损的教训就可以看出。
数据显示,由于预定利率过低,以保障为主的普通型人身保险,对消费者吸引力并不大,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在全部人身险中占比不足10%,同时,人身险相比财产险,价格战的空间较小,因此,此次改革以普通型人身险作为试点,就是为了将影响降到最小。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