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保知识手册 | 终身寿险 | 定期寿险 | 两全保险 | 年金保险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人寿保险 > 寿险故事 > 正文
业内人士分析 外资寿险增长困局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万能险结算利率的对比亦是大体类似,5月份友邦万能结算利率为3。8%,远低于参考指标5年期结算利率当下5。25%的水平。其近两年来的平均收益率也仅有3。81%,低于本刊统计的151只万能账户3。91%的平均水平。

  外资寿险(包括独资及合资寿险公司)病了?

  2004年至2010年间,外资寿险公司从19家增加至28家,2005年时外资寿险公司一度在整个市场中保费从不到3%的占比一跃而上至8。8%,但此后几年至今,外资寿险整体市场份额占比年年下滑,到今年4月,已下降至3。69%。

  就在整体市场份额下挫的背后,是外资寿险公司单体市场份额的严重边缘化:中国保监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4月,26家外资寿险公司中,包括中德安联海康人寿以及太平洋安泰等成立较早的老牌外资公司在内,共有15家公司保费收入的市场占比不足千分之一,外资寿险之中规模最大的友邦保险,占比亦不足千分之7。

  一个更细节的剖面是,曾经叱咤上海滩、以及直逼老大友邦的太平洋(601099,股吧)安泰,在经过几年市场的激荡后,代理人从高峰时期的8000多人锐减到2000多人;中德安联则已经连续3年总保费呈现负增长,今年1-4月累计保费位列市场22名。

  据保监会最早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1-7月份,友邦占据寿险市场1。26%的份额,位列外资之首,同期保费规模也与太平人寿旗鼓相当。

  但从2004年到2010年,太平人寿已经从当年总保费64亿的规模翻到了年保费收入330亿的规模,而友邦保费规模则仅仅从48亿到84亿的增长。而同时,泰康、新华等这些中资公司的年保费总规模相比2004年也都有了4、5倍的增长,民生人寿更有将近7倍的增长。

  外资寿险为何跑不快?或许,准确的说,它们不是没有前行,而是中资寿险奔跑的太快。

  而外资寿险的跌宕故事,必须从友邦这个“老大哥”说开去。

  “吃老本”的友邦

  在外资寿险中,友邦仍然是名义上的老大,但一提起来,业内人士都会感慨:“友邦大不如从前了。”

  在上海这个外资寿险齐聚的桥头堡市场,就外资公司相对长袖善舞的个险业务而言,似乎暂时没有多少危机的气息。

  上海保险同业公会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4月份,友邦沪分、中宏沪分、太平洋安泰沪分,个险业务市场份额在市场排名中分别位列第3、4、7位。

  然而,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同期友邦沪分个险新单保费收入为6,233。64万,而其续期业务却高达近6亿,个险业务新契约与续期之比达1:9。5之巨。而在同期,太平洋安泰该比例为1:7。4,中宏人寿该比例则将近1:6。

  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同期多数中资公司上海分公司续期与新业务之比不超过两倍:平安为1:2,国寿1:4。8,泰康1:1。05,新华1:1。37。

  “这大概可以说明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一个是友邦这样的外资公司的底子非常厚,过去的长期期缴业务到现在还一直贡献大量的保费收入,但在另一方面,它的新业务收入相对而言显得增长缓慢,这个趋势一直持续下去,是其长期保费增长的大患。”一家中型寿险公司内部人士评价,“就像一个家底很厚的人,祖上留了很多的资产,但如果你不能在这个基础上更有效地保值增值,未来家产就会一步步缩水。”

  友邦真正的重创在2008年金融危机,根据保监会数据统计,友邦2008年保费同比负增长15%,随后的两年里,略微调整,但并未恢复元气,两年总保费同比仅分别增长5%和6%。

  友邦也表示,外资公司近年来增速低,根源在两年的金融危机,使得一些外资保险的母公司出现了财务危机,从而影响了其在全球的战略。

分享到: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

人寿保险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