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保知识手册 | 终身寿险 | 定期寿险 | 两全保险 | 年金保险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人寿保险 > 寿险故事 > 正文
保险资金投入基建 谁获益谁受损?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目前,保险行业的发展并不如人意,许多保险公司为了抢占先机,纷纷寻找新的投资渠道,其中投入基建项目是其中的一个投资渠道。那么,保险资金投入基建,谁获益谁受损?

  广东省政府与保监会签署的合作备忘录,广东未来3年1.41亿元的基建投资资金大致有了眉目。被保险资金列为投资对象的省市名单正在迅速拉长,江苏、山东、背景、广西……今年5月,湖北也与泰康、平安、太平洋签下合作协议,基建、养老社区和保障房领域将获得1200亿元的协议投资资金。怎样才能把保险资金揽入怀中,用到当地的投资项目上?

  稀缺的另类投资

  对地方政府来说,保险资金是个意外的惊喜。银行的现金流压力越来越大,动辄5年以上的基建项目贷款,已经很难勾起银行的食欲。各个地方正为融资发愁,保险资金的另类投资却火了,基建项目转眼成了险资的座上宾,这确实解了不少地方的燃眉之急。

  不过,险资不可能完全替代银行贷款,尤其是在地方基建项目上,保险资金更是稀缺品。这就意味着,在这一轮险资的另类投资潮中,各个地区、各类型的项目、各群体之间可能会上演资金争夺战,并可能由此推动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

  与银行贷款的体量比起来,地方基建项目能从险资获得的资金支持相当有限。先看几组数据。

  去年中央和地方在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上的比例是1:15,地方是投资主角,以去年全年76129亿元的基础设施投资总额推算,去年地方政府在基建建设上大约花掉7万亿;另外一组数据表明,去年地方政府借新还旧的力度明显加大,信托贷款和企业债券规模激增,从2011年的1.6万亿迅速增长到2012年的3.5万亿,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为了应付到期的基建融资债务;然而,截至今年上半年,国内保险行业的总资产还不到8万亿,按照保监会发布的《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保险公司做不动产投资,规模要控制在总资产10%的红线以内。不论从哪个口径推算,8000亿元的险资,都不可能填饱地方基建的饕餮胃口。

  问题还不止于此。因为站在险资的立场上,加大对地方基建项目的投资只能算是临时选项,谈不上浓情蜜意的战略合作。

  原先险资有部分资产投在股票和基金上,但去年以来股市的趋势性机会较少,为数不多的结构性调整机会,对习惯于做趋势行情的保险资金来说操作难度明显加大。去年保险资金平均收益率为3.39%,而投资A股的亏损却高达8.21%,股市已经明显拖了后腿。保监会从今年4月开始对外披露的数据显示,4月至7月,保险资金所做的权益类投资在总投资中的占比,已经从11.48%跌落至9.95%,险资在股票和基金上配置的资产出现了明显的单边萎缩态势。

分享到: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

人寿保险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