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日前国寿、平安、新华和太保陆续发布2015年中期业绩,今年上半年的寿险“关键词”也被定义为“结构调整和新业务价值”。
寿险行业格局、规模或效益,都走入量变到质变的关键分水岭:看好投资的资本大鳄吸金迅猛,关注寿险保障的人士则忧心忡忡。
中国保监会公布的最新行业数据显示,整个保险行业到今年1-7月收入1.97万亿元,其中产险原保费收入4930亿元,寿险原保费收入10450亿元,而寿险公司未计入保险合同核算的投资类险种收入4300亿元。
按照三者分别11%、24%和66%的同比增速来看趋势变化,产、寿、寿险理财三者的收入已经逼近1:2:1的结构。换句话说,寿险公司经营的理财类保险产品规模,几乎相当于整个产险业收入,并且已逼近寿险原保费收入的一半。单看寿险行业,理财类险种收入已经“三分天下居其一”。
而7月份的寿险公司市场份额(按规模保费收入计算)也发生了质变,“寿险巨头”的概念或将被重新定义。
中国人寿和平安人寿虽牢牢占据第一和第二名,但市场份额已经下滑至18%(2653亿)和13%(1917亿),第三名和第四名分别被华夏人寿(929亿)和富德生命人寿(826亿)占领。新华、太保寿和人保寿被顺位至第五、六、七名。泰康人寿的规模保费同比下降了4%。
富德生命人寿最新公告称,公司8月保费收入已经突破1000亿,并将保持高速增长。规模保费前15名中,不乏前海人寿、建信人寿、国华人寿这类同比增速超过100%的公司。
而7月份排名第三的华夏人寿,原保险保费收入仅28亿,此外的900亿收入,都是在会计准则中不被视作寿险保费收入的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
寿险公司经营投资类业务并不违规,监管只能从偿付能力达标和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角度来防止系统性风险,并不能强制干预公司发展策略。8月31日,一位接近保监会的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如是说。